大宋混世魔王!
自開年以來,汴梁的局勢一波三折,詭異莫名,這讓秦牧即使再著急微山湖的事,也無法離開京城。
到了今天,總算是有了個不算結局的結局。
對於這陣子朝廷上的動蕩,折可存可比李綱明白的多。他得出的結論和鄭居中是一樣的。趙佶試圖分裂折家軍,但是暫時卻不會對折家下手。
這就好辦了。吳玠帶走的兩千老弱病殘本就不在折家軍的序列之內了,都不用分裂,折家本來就沒打算再要回來。
而且趙佶這樣一番舉動,自以為得計,卻也正好對了折家的脾氣。不管你做什麼都無所謂,我們隻需要時間,一個安心發展的時間。
秦牧聽了折可存的分析,也對趙佶佩服不已。
宋徽宗在位二十多年了,這位子坐的穩如泰山。在花石綱鬨出那麼大事的情況下,天下依然能走在正常的軌道上,他不可謂不厲害。
隻看他處理這幾件事,可以說頭腦聰明,條理分明,主次得當。
這哪是個昏聵的人?明明是個絕頂聰明的皇上。
可惜啊,他好日子沒幾天了。不過秦牧可沒時間為了趙佶悲傷,他現在很忙很麻煩。
今天是上元節,也就是後世的元宵節。
上元佳節,可以說是本時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
因為上元節有燈會。
在秦牧沒有來到大宋之前,他不理解為什麼上元節如此重要,可是現在他明白了。
因為古時候沒電燈,一到半夜,黑咕隆咚的。
總算現在的大宋,是曆史上農業時代的巔峰存在,所以汴梁城入夜之後,也是燈籠火把亮如白晝。
可是這畢竟是在有限的幾條商業街上,絕大部分地方,還是黑漆漆——沒有商業點那麼多燈乾嘛。
汴梁城,全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對燈火有著本能的渴望。秦牧尤其理解這點,他剛來大宋時候,最無法接受的就是兩點,其中之一就是晚上沒燈,什麼都看不見。
人都是一樣的,秦牧無法接受漆黑,百姓同樣渴望光明。
上元節這幾日,汴梁城內到處掛滿了燈籠,讓京城真正成為了一座不夜城。
這是大宋的狂歡節。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在這幾天儘情的釋放。
一到入夜,汴梁的街道上就擠滿了人群。他們賞燈,看戲,遊玩,歌舞,總之各種各樣的娛樂琳琅滿目,隻看的秦牧目不暇接。
他是第一次在汴梁參與上元節,前兩年這個時候,他都在府州,而且忙著辦正事,一直沒有機會放鬆。
今天在汴梁,難得的是局麵有了轉機,局勢緩和下來,他想了想,就趁著這個機會讓全家和自己都放鬆一下,好好休息休息。
於是眾位娘子紛紛從各地趕回了汴梁,齊聚在折府秦牧的宅邸,和官人一起準備逛街。
這一夜,不但她們來了,連李清照也來了。
雖然李清照是外室,可是她覺得自己這次是立下了大功勞。若是沒有自己傳話,王黼怎麼會倒台,折家怎麼會擺脫麻煩。這一切都有自己的辛苦在裡麵。
所以她來的理直氣壯。
李清照來了,賈紅線總不能趕走她,而且今夜是上元節,上元節可是女人的大節日。這時候就不找李清照的晦氣了,咱們一起趕緊出門吧。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一首詞充分說明了上元節的重要性。對,就是約會,偷情,相親,都在今晚!
畢竟這時空還是古代,不但沒有網絡,也就沒有微信qq等各種聯絡工具,而且男女之間的相處也遠沒有後世那麼隨便——兩三句就能勾搭上去開房,所以本時空的男女很看重各種節日,尤其是上元節。
因為今天大家可以敞開了玩,怎麼玩都行,不用早早回家。
而且對於女人來說,上元節還給她們創造了一個絕妙的接觸男人的機會。
“白綾衫照月光殊,走過橋來百病無。再過前門釘觸手,一行直得一年娛。”
就是說上元節的時候,女人要穿著白綾襖子,走橋,這樣可以祛百病。
因為這個時候大家全穿的白綾襖子,所以就讓那些有心的女人敢做一些平日裡不敢做的事情——因為穿著一樣,就不擔心被人隨意認出來。
賈紅線張羅著大家都換好白綾襖子,然後擁著自家男人出了家門,來到汴梁城熱鬨的街道上。
若是以前,賈紅線非常喜歡上元節的各種燈火,可是現在她對這些沒什麼感覺了。因為她晚上天天有電燈,哪還在意什麼燈籠呢。
不過那個鼇山燈,還是值得看看去的。
鼇山燈,是朝廷紮的燈山。在每一個宮門外,朝廷都會紮一個燈山,上麵各種各樣的燈籠裝飾掛的滿滿當當,讓天下百姓來觀賞。
這是官家與民同樂的體現。
這個燈山還是蠻漂亮的,作為女人,賈紅線自然要去看看。
今天是上元節,又是全家出行,甚至連外室都帶著,賈紅線自然會擺足了大房的威風。
不過她也知道現在要適可而止。
自己給表哥吃藥的事,瞞不住那麼多姐妹,大家肯定都知道,她們一定背地裡對自己多少會有埋怨——埋怨自己榨乾了男人,所以今天她要低調點,得了便宜就彆賣乖了。
不過她這個事方好音等人知道,李清照卻不知道。
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時刻,和自己心愛的男人在一起,這讓女詞人忍不住興致來了,她走到秦牧身邊,央求著說道“弟弟,今夜的上元美景,如此讓人著迷,你不寫幾個字給姐姐嗎?”
雖然李清照知道秦牧文采沒有,隻會偷詩。當日在大雲頂上,李清照還因此教訓了秦牧一番。
可是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他們什麼關係?現在他們什麼關係?
現在就算秦牧偷詩仙詩聖的文字,李清照都覺得是好的。隻要是給奴家的就是好的!那是弟弟的心意。
秦牧萬萬沒想到,自己又麵臨著麻煩的局麵了。
一群鶯鶯燕燕跟在身邊,本就成了路人注目的對象。總算是他這樣的情況在大宋很常見,有錢人家哪個不是妻妾成群,所以還讓他可以忍受。
但是要寫詩,這東西,說實話秦牧根本就不想做。
他到現在已經偷了辛棄疾三首詞了,難道還要再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