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混世魔王!
年關難過年年過。宣和五年的年關更加難過。飛漲的糧價並無半點降低的跡象。
往年家家戶戶年底最少要吃頓好的,也算給一年的辛苦來點獎勵,可是今年年關,能吃一頓飽飯就算很不錯的家庭了。
至於吃好,那似乎是很久遠的記憶了。
於是汴梁城裡處處充斥著不滿。而這時候,一些流言也隨著百姓的怨氣開始四散傳播。
這是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不是女人,是男人,這倆男人還是兄弟。
傳說這個女人美貌如花,兄弟中的老大給她抓回了家。
這個美女自此就每日每夜飽受虐待。
有一天,深愛著她的弟弟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半夜三更,在和哥哥喝酒的時候,一斧子砍死了哥哥。
於是弟弟就霸占了哥哥的家業。
可是他又怕這個女人把自己殺害哥哥的真相講出去,於是就又殺了這個女人。
這個故事充滿了百姓喜聞樂見的情節。
男女感情,三角戀,虐戀,兄弟仇殺。有殘忍,有血腥,還有香豔。
百姓們大部分都不知道這故事講的是什麼,隻是知道兄弟倆姓“趙”,而那女人姓“花”。
本時空可和後世不一樣。本時空的人民絕大部分是文盲,文盲很少能知道曆史。
這個故事就是大宋開國太祖太宗的故事,燭影斧聲,講的就是趙匡胤兄弟的事。那女人就是花蕊夫人。
趙匡胤死的這一天,晚上找趙匡義來喝酒。(趙光義,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這件事發生在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把人都趕走了。席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仿佛趙光義離座退避,又過片刻,聽到斧子戳地擊物的聲音。
當夜,太祖駕崩,趙匡胤死了。
然後趙匡義才得了帝位。
這件事的確是宋史上的疑案,但是這個疑案,是在後世才廣泛流傳。因為後世文盲沒了,都強製義務教育了,然後才有大把愛好曆史的人關心這些。
在大宋這個時空,哪有錢養那麼多隻學習不勞動的人呢?
識字的就沒幾個?,知道這段曆史的人,那就更少了。
實際上即使汴梁的老百姓也不知道皇上家裡發生了什麼事,反正一代一代就是趙家人坐天下。
一直以來,汴梁的生活都非常好,在本時空來說,已經是好的不得了的存在了。
汴梁人當然有資格這麼說。不說彆的,就是全天下哪裡有養老院?都沒有,但是汴梁有。
皇上設立了安濟坊養民之貧病者;置居養院以處鰥寡孤獨。安濟坊是由寺院僧人負責管理,而居養院則設有專職官員管理。
史載,居養院最初碰到極寒天氣隻是“給紙衣及薪”,到後來“冬為火室給炭,夏為涼棚,什器飾以金漆……”
這都是大善事。汴梁百姓生活又富足,朝廷的安民措施又給力,所以汴梁的百姓對趙家皇上是很滿意的。
可是現在不滿意了。因為糧價漲的已經餓死人了。
無論是誰,一天到晚吃不飽飯,他絕不會說統治者是好人。
反正我沒錯,錯的都是朝廷!
大宋百姓也是一個路子,錯不在自己,錯的是彆人。
而且他們這次還抱怨的對,因為這個錯誤的確是趙佶一手造成的。
他雖然通過西城所弄回來大量的田地,然後轉手賣給了各家權貴換錢,但是買城的錢還是差的遠,所以他才大量印刷交子來搶劫民間財富。
紙鈔多了,自然就引起通貨膨脹,最終導致糧價飛漲。百姓自然怨聲載道。
所以這個流言就在怨氣的馱載下越傳越廣,而且有聰明的人,已經從隻言片語中猜到,這說的就是皇上的祖宗。
民間的流言頓時讓趙佶緊張了起來。
這事,說的可是真事。就是自己的祖宗殺了他的親大哥。
當然,趙佶嘴上絕不承認,可是心裡不得不承認事實也許就是如此。
如果按照官麵上說的,是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趙匡義,也就是自己的老祖宗,那為什麼趙匡義把趙匡胤的後代差點殺絕了呢。
趙匡胤的兒子,德昭自刎,德芳暴斃。這都是趙匡胤死後沒幾年的事。
趙匡胤被趙匡義殺死,這個事趙佶是相信的。可是正因為他相信,所以他害怕這個流言——因為這是真的,是事實。
現在大宋的局麵不比從前了。
之前遼國雖然強大,但是每年幾十萬歲幣就打發走了,和打發叫花子一樣,一點不費勁。
現在沒了遼國,換成了金國,這個錢可就翻了十倍都不止。
這不是打發叫花子了,這是要跪拜大爺了。
若是隻有金國,趙佶還算能穩得住陣腳,可是還有正一道,還有天師軍呢。
如今韓世忠和武鬆隻能駐紮在江寧,守住長江最後一段,確保江南不失,再多,他們就做不到了。
折家軍不能依靠。韓世忠說折家軍全跑了。這讓趙佶非常惱火,可是惱火歸惱火,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因為士兵嘩變逃跑,是很正常的事情。他絕不能以這為理由追責折家。要是按照正常來說,折家跑了這麼多軍隊,他們比趙佶應該更肉痛。
當然,趙佶也猜這些人不是逃跑,隻是不想再打了,跑去西北回老家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前線上沒了西軍,真的打不動天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