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府,臨汾。
吳一川帶著鬥笠,與兩個老漢站在路邊寒暄,問問收成與生活,正聊得興起,班頭楊威跑了過來,氣喘籲籲地喊道:“府尊,急,急——”
“府尊,你是知府老爺?”
老漢聽聞,趕忙要行禮。
吳一川攔住兩個老人,目光嚴厲地看了一眼楊威:“何事?”
楊威彎著腰,雙手按在膝蓋上:“鎮,鎮國公來了!”
“誰?”
吳一川伸手拉過楊威。
楊威手指後方:“收到消息,鎮國公攜家眷認祖歸宗,現已抵近臨汾不到十裡。”
吳一川愣住了:“你說的鎮國公,是哪個鎮國公?”
楊威傻眼。
咱們大明還有第二個鎮國公不成?
吳一川腦子有些懵。
顧正臣認祖歸宗?
身為前任的應天府同知,吳一川確實聽說了老顧氏登門認親,知道顧正臣的根在山西,可具體在山西哪個府哪個縣,沒人清楚,這事顧家也不會滿世界顯擺,到處去說。
認祖歸宗這是遲早的事,可吳一川有些不明白,顧正臣這個時候應該待在金陵才是,畢竟番薯還沒挖出來呢,再認祖歸宗,那也得緊張番薯先,這可是榮耀,是鎮國公這一脈累世榮耀的根啊。
舍了如此大的榮耀事跑山西來,在這個時候,不合適啊。不過,顧正臣這種人確實有許多時候並不按常理做事,他很可能還真跑出金陵了。
吳一川對兩個老漢拱了拱手:“鎮國公要來了,我需要去迎接下,改日再來問好,記住了,有委屈,有苦楚就去府衙!我吳一川當一天知府,就不會視百姓疾苦、冤情於無睹!”
“走!”
吳一川催促楊威。
府衙的官吏衙役等早已準備妥當,甚至還找來了不少耆老,隨吳一川出了南城門,迎接鎮國公。
這時候的鎮國公車隊不再沉寂低調,而是高調至極,前麵有人舉著肅靜、回避的牌子,還有人鳴鑼開道,後麵跟著高頭大馬,八騎開道,後麵是若乾仆人打扮的人跟著,緊接著便是三頂轎子,八個人抬著行進。
六騎護衛左右,後麵跟著多達三十六輛馬車,連出去好遠,整個隊伍人數超過了三百。
這主要還是先期送出金陵的貨物集聚到了襄陵,在車隊抵達襄陵之後便加入了進來,出襄陵之後沒多久,排場就開始亮了出來。
這個陣勢,轟動了臨汾,同時也開始轟動平陽府,乃至整個山西!
吳一川率官員、耆老親迎。
隊伍停了下來。
徐允恭站在轎子旁,言語了幾句,便驅馬上前,對吳一川抱了下拳:“吳知府,鎮國公讓你獨自上前。”
吳一川不明所以,但還是領命跟著徐允恭至了馬車旁。
簾子微微挑開。
朱梓看了看吳一川,差點被這張臉嚇了一跳,緩住心神才開口:“先生先一步去了洪洞,我們隻是路過臨汾,不在此處停留,不必接應了。”
吳一川雖然不知道朱梓是哪個,可看清楚了紅色圓領袍胸部與兩肩的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