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聽著顧正臣的話,將手背在身後,長長籲了口氣:“是我太渴望消滅元廷,言語不當了。”
顧正臣知道徐達的心思,他畢竟五十多了。
七十古來稀是對的,但五十多就走的,在古代那也是大有人在,誰也不確定未來,一場病就能將人帶走。
徐達當下唯一的心願,那就是消滅元廷,他不希望自己堅持不到那個時候。
顧正臣低下頭,一股酸澀感湧上心頭。
現在,距離洪武十七年隻有一個多月了!
而按照曆史進程,徐達會病逝於洪武十八年二月,滿打滿算,他還有一年又三四個月的壽命!
而他,至死沒有完成心願。
若曆史頑固地讓徐達走上舊路,那他一樣無法參與滅元大業。
顧正臣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徐達:“魏國公不必擔心,你一定可以作為統帥,帶領千軍萬馬,帶領大明精銳,再一次征討沙漠,完成滅元的重任,也好讓大明,徹底在草原上立足!”
徐達深深看著顧正臣:“那我等著那一天到來!”
顧正臣手按在桌角,站起身:“到那時,還請魏國公給個機會,讓我當個裨將什麼的。”
徐達哈哈大笑起來。
顧正臣也笑了,多少有些牽強。
徐達死於背疽!
這種病症,在之前確實是致命的,一旦擴散開來,基本上無藥可救。
但現在不一樣了,醫學院已經掌握了青黴素的製備全過程,並且完成了多次人體實驗,青黴素越發成熟,而背疽,恰恰可以通過青黴素來治療!
徐達不能出事,絕對不能。
隻要徐達還活著,那他始終都是勳貴第一人,也是無數將士心中的第一國公,他在,自己就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即便是胡來一點,亂來一點,在水師裡有點影響力,朱元璋也不會太在意。
可若是徐達不在了,朱元璋所能完全信任的國公,那可就不多了,對待其他人也會嚴苛許多。
曆史中藍玉的死,一個核心因素,那就是沒人能壓得住藍玉了。
鄧愈、徐達、李文忠都走了,湯和老了也不是藍玉的對手,馮勝、傅友德雖然還活著,可這兩個人,朱元璋多多少少有些顧忌,不願放權太多。
朱元璋老了,朱標沒了,朱允炆壓不住藍玉,所以,藍玉必須死。
同樣的道理,若是開國國公走的多了,能蓋住自己一頭的人少了,自然會被朱元璋經常惦記,這惦記的多了就容易出事,縱使朱標還好好的,自己也老老實實的……
可蓋不住自己得罪的人多,常茂、藍玉和自己不對付,文官集團乾脆就是對立麵了,水火不容……
這個時候,還是讓徐達多頂上幾年吧,至少頂到元廷覆滅,最大的外敵蕩平之後,朱元璋也能輕鬆幾年,有徐達這棵樹擋著,自己也能少點風雨。
說起來,徐達壽命不長了,李文忠更危險啊,明年春天就會死……
不過李文忠的死很蹊蹺,一是因為觸怒皇帝差點被斬,馬皇後出麵保全,李文忠被幽閉在家,抑鬱沉悶,二來發病之後,老朱安排淮安侯華中帶人去醫治,李文忠死後,朱元璋懷疑華中下了毒,還將華中削爵,一乾醫官被殺了。
但現在,李文忠與朱元璋並沒有起什麼衝突,而且李文忠這個時候正在訓練京軍,意氣風發,不太可能被關在家中閉門思過。還有,現在勳貴生病,主動去京師大醫院的居多,那救死扶傷的招牌是打出來了的,部分疑難雜症也是可以解決的,還有出自太醫院的人坐鎮……
在這種情況下,就輪不到什麼人下毒了。
顧正臣不太相信李文忠會死,何況李九江守在左右,朱棣也在跟著李文忠,出不了什麼事。
最主要的是,再過一些年,火器真正成熟之後,一代名將也將黯然失色,皇帝手中掌握著的力量,足夠保證皇室的安全,確保江山穩固,已經不再需要走狗烹,良弓藏了。
有糧食,有火器,這就是穩固江山的底氣,相對來說,朱元璋也會變得相對寬容一些。
就以邊鎮迎來火器換裝來看,這就是朱元璋的一次改變,他敢這樣做,就是因為新式火器給他帶來了更多的自信,而這種自信的來源,可不是火器的簡單改良,而是形成了代差!
代差,是碾壓。
顧正臣與徐達閒聊著,在慶功宴時,突然問道:“前些年,水師曾提議設置大明旗,以代表大明,為何這麼久過去了還沒個消息?”
徐達舉起酒杯,一飲而儘:“大明旗的事確實辦過一段時日,可後來因為禮部官員更迭,大明旗的事便擱了下來。現任禮部尚書李叔正、任昂等人認為,自古以來,能代表王朝的,隻有皇旗。”
“單獨設計並推廣大明旗,有損皇帝威嚴,也不符合古禮古製,且用途不廣,隻單單為水師獨設,有些不合適,故此反對設置大明旗,加上前幾版大明旗並不太符合陛下心思,這事就放了下來。”
“你回來這麼久一直沒問也沒提,我以為這事就過去了,不成想你還在惦記此事。怎麼,打算再次上書,請求設計與推廣大明旗了?”
顧正臣暗暗咬牙。
禮官!
他們到底是反對大明旗,還是反對自己?
李叔正被自己揍過,任昂雖然沒挨過打,可也見識過自己揍文官的場景,而且在大遠航歸來之後,土豆還沒挖出來之前,這些人或明或暗,叨叨過自己蒙蔽皇帝,撒下彌天大謊的……
顧正臣嚴肅地說:“大明旗必須有,這不是有損陛下威嚴,而是為了凝聚人心,為了給所有大明人一個共同的烙印!唯有一麵共同的旗幟,才能讓所有人一看到時就想起,我們是大明的子民!”
文官認為大明旗沒用!
顧正臣若不是身在山西時才想起這件事,估計這會坐在禮部衙署裡麵喝茶了。
旗幟不立,這不行。
軍隊中的旗幟實在是太多了,花樣也多,繁瑣至極。
都這樣了,多一麵大明旗有何不可?
至少這麵旗,可以插到縣衙、府衙、布政使司衙門,還有衛、所,以及社學、縣學、府學、國子監、格物學院等等地方,其他旗幟,你也沒辦法到處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