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直點頭,顧正臣這些年來做了多少事,文官那些人不是眼瞎看不到,而是沒了良心,純純的惡意,選擇視而不見!
這些人也不想想,大明盛世的基礎是什麼!
是糧食!
格物學院有句話說得好,糧食是基礎,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隻要解決糧食問題,解決吃飯問題,那這上層建築,隻要不違製,想蓋幾層樓蓋幾層樓,想多漂亮多漂亮,那就是盛世光景。
真正解決糧食的人是誰?
是顧正臣!
沒有他就沒有土豆、番薯、玉米進入大明,大明就是再休養生息五十年,也遠遠談不上什麼盛世。
對於盛世的標準大家有過討論,最基礎的一條,那就是絕大部分百姓不餓肚子。
作為一個為開盛世做出過極大貢獻的國公,竟被這群人給呲著獠牙給包圍了,隻等一個機會,他們就要見血!
朱棡不允許這種事發生,怒不可遏:“先生,給我一艘船,我要回京!”
朱橚點頭:“我也去!”
顧正臣思索了下,搖了搖頭:“不必如此,讓他們折騰去吧。”
“先生——”
沐春有些不安。
劉基中過讒言,李善長也吃過讒言的虧,這事大家心知肚明。
顧正臣這些年來一直是個靶子,雖然沒人射穿過,可朝著這靶子射過去的箭那是多不勝數。
皮再厚,那也會傷痕累累。
萬一皇帝有那麼一點點多疑,這事可不好收場。
顧正臣抬手止住沐春:“我們來到南洋,為的是大局。金陵的風波再大,一時半會也吹不到這南洋來,都去休息吧,對了,讓李景隆上來吧,讓他抄《論語》十遍。”
朱棡哦了聲,出去丟下繩子,在李景隆上了甲板之上道:“先生讓你抄寫《論語》一百遍。”
“啥,一百遍?”
“嗯,你沒聽錯,要不去找先生問問,興許還能增加一些。”
“算了吧,反正時間有的事,慢慢抄吧……”
李景隆才不敢去問,問一句增加一百遍的事又不是沒發生過。
朱棡看向不遠處的蒸汽機船,用胳膊搗了下李景隆:“送你來的船,是不是還要回去?”
“那是自然。”
李景隆回道。
朱棡點了點頭,轉身去找朱橚。
李景隆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兩人要乾嘛,顧不上這些,趕忙去找顧正臣,言道:“先生,金陵起風了……”
臘月的風,冷徹了金陵。
缸裡的水結上了拇指厚的一層冰,一些耆老直言,三十年不見如此寒冬。
因為大軍出征,許多事需要官員辦結,尤其是戶部、兵部、工部需要忙,但老朱還是堅持所有官員待崗。
冬日不封印,都繼續點卯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