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股權登記確認,第一大股東王族基金手持彙豐銀行股票增至
溢價35的收購條件非常優厚,在當前嚴酷的市場條件下尤其難能可貴,很多小股民忍不住出手了,中小基金也紛紛出手套現。
僅一天之內,王族基金手持彙豐銀行股票從362暴增至增長了之多,距離絕對控股僅一步之遙。
此舉,帶動港股全線飄紅,出現久違的上漲行情。
所謂金融危機……就是缺錢了。
股市,彙市和債市無法維持原來的高估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王族基金這個大動作,等於在市場上釋放了大量的資金,無疑是真正的利好消息。
原有彙豐銀行股東出手套現之後,很多人會轉而投資心儀的股票,或者抄底其他股票,並不會完全撤出場外,這給市場帶來了額外的資金供給。
具體能釋放多少資金暫時不談,關鍵是重建市場信心。
王族基金在這個時候出手,就代表依然看好香江的明天,這一點非常重要,具有風向標一樣的指引作用。
與此同時
原有彙豐銀行大股東信心在一天之內崩塌,還有兩天的股權登記日,王族基金入主彙豐銀行已經無可阻擋。
王族基金手持彙豐銀行股票己增至距離發起退市私有化的51絕對控股線,隻有區區的245股權。
時至今日
再傻的人也明白了,彙豐銀行私有化退市無可避免,若想出清手中掌握的股權,剩下兩天的股權登記日就是最後機會。
所有的股權登記點~遍布港島的彙豐銀行營業部都擠滿了股民,甚至排出了長長的隊伍,簡直比每年的打折促銷季還熱鬨。
海量信息不斷的傳遞到太平山頂淩霄閣,位於二樓作戰指揮部
數百台電腦緊張的工作著,鍵盤敲擊聲彙流成河,彰顯一派繁忙景象。
指揮部內
“報告指揮長,截止上午11點,最新數據達到控股545。”
“報告指揮長,截止下午2點,最新數據達到控股
“報告指揮長,截止下午3點,最新數據達到控股
最終數據定格在控股王族基金大獲全勝,徹底定鼎本次彙豐銀行收購戰。
出現這種情形並不出奇;
2月16日的股權登記中不時的出現大額股權登記,每一宗都是超過05股權的大手筆,金額從數億至數十億不等,明顯不是中小股東所為。
看得出來,香港股市大小莊家已經全線撤離,包括頂級富豪圈的那些大佬也陸續出手變現。
對於他們來說,一旦彙豐銀行完成私有化進程,再次上市不知道猴年馬月了,也許是五年,也許是十年或者更久。
這期間,變數太大。
對每一個富豪家族來說,如此巨額的資金都不是小錢,當然不會去賭如此小的概率。
私有化的彙豐銀行分紅派息完全看大股東心意,就連企業運營數據都是保密的,完全沒有監督,也不可能隨時變現,脫身而出是最好的、也是必然的選擇。
2月16日
相隔十幾個小時的倫敦交易所開市之後,同樣的一幕再次發生。
眾多頑固不化的英國佬和美國佬的養老基金紛紛出手,徹底被三振出局,匆忙的套現離場,私有化是最大的殺招,沒有之一。
一般實力不雄厚的機構玩不了這一招,太耗費錢財了。
最終,三天股權登記日結束。
截止2月17日,倫敦交易所閉市為止。
王族基金合計持有彙豐銀行股權,這其中,包括第二大股東貝萊德集團,第三大股東克裡夫蘭財團全都認賠出場,出清了手中的巨額股權。
那麼,還剩下874的股權是誰的呢?
王耀城不關心這一點,也用不著費心費力猜測,啟動私有化進程之後,這部分股權會凍結登記,到時候自然水落石出。
不排除這100多年來,曆史上沉澱下來的殭屍股票和鎖進保險箱股票,每一宗後麵都是讓人感興趣的秘聞黑幕,有興趣整理一下是很好的電影題材。
按照8月14日,彙豐銀行收市價7612億英鎊計算;
溢價35億英鎊,王族基金手持股權362增至共耗費了5658億英鎊,約合億美金(693億港元)。
並購海力士及收購以後續巨量資金安排,加上此次彙豐銀行並購,合計消耗15368億美金,再加上此前在香港聯交所入場掃貨舉動,消耗資金472億美金,全部加起來業已超過兩百億美金,原本積蓄的400億美元巨額資金消耗過半。
耗費如此巨資,溢價35是否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