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1991!
!
馬來西亞晶圓生產基地
作為第一家在馬來西亞投資晶圓廠建設的廠商,海力士半導體受到政府熱烈歡迎,給予了極大的減免稅政策待遇和土地購置優惠。
海力士老實不客氣地在吉隆坡郊區,圈占了一塊四平方公裡的土地,建設海力士高科技產業園。
在吉隆坡郊區
這麼大的一塊地皮價值65億美金,海力士隻用了15億美金就拿到手,簡直是白菜價。
海力士產業園距離吉隆坡市中心以南大約37公裡,位於萬津地區,這裡是連片新興工業區,交通設施和配套企業十分完備。
向西距離著名的馬六甲海岸不到8公裡,向東距離吉隆坡國際機場也隻有135公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經過一年多建設,產業園已見雛形。
目前,兩條八英寸晶圓廠先後投入生產,月產能高達6萬片,全部為國際應用芯片代工訂單。
遠遠看去
巨大的藍白相接廠房,還有廠區前端高高佇立的辦公樓區,展現了現代化高科技企業不一樣的風采。
大手筆,大投入,高產出,代表國際尖端科技。
宣傳中是這樣,其實這兩條八英寸產線是從並購的東芝半導體拆過來的,不計算土地和廠房成本,全部設備加起來沒超過875億美金。
相較於新建生產線,無異於白菜價了。
王耀城熱衷於並購倒閉晶圓廠,其中的八英寸晶圓生產線更是首要目標。
大西洋晶科發展至今,加上海力士半導體共擁有八英寸晶圓生產線十三條,其中有六條舊線,七條新建生產線。
在其中
包括富士通株式會社一座八英寸晶圓廠,海力士半導體三條八英寸晶圓產線,並購的東芝半導體二條八英寸晶圓產線,一共是六條舊線。
由於技術設備較為落後,主要應用於生產中低檔應用芯片領域,這是國際市場上廣泛需求的大宗產品。
八英寸晶圓花費高昂代價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加入高精尖設備,可以生產高檔應用芯片。
可是高精度光刻機動輒數千萬美金一台,高性能蒸鍍機數百萬美金一台,改造產線所費巨大,即便是財大氣粗的大西洋晶科,也舍不得投入如此巨資。
因此,能夠生產代表世界頂尖水平的013微米製程工藝cu芯片,都是在七條新建生產線中。
全世界八英寸晶圓生產線約有42條,大西洋晶科掌握其中的13條八英寸晶圓線,約為三分之一弱些,產能卻占據世界份額一半。
即便到20年後,八英寸晶圓線依然不落後。
而且隨著市場需求的急劇擴大,原有半導體生產廠家淘汰落後設備,現存的八英寸晶圓生產線愈發炙手可熱起來。
很多照明、通訊,汽車,電視,音響等應用芯片產品,並不需要過於先進的製程技術,反而對價格非常敏感。
“什麼?聯瑞債權人拒絕了我們的報價,死活不願意賣給我們,我需要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