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次南下,不僅僅是契丹人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契丹手底下的一眾小弟,諸如庫裡奚、靺鞨、高麗等部落,也會得到不少好處。
這裡有一個很恐怖的導向,那就是隻要跟著契丹人吃上幾次肉,他們跟契丹人的關係就會變得更默契,越發地死心塌地地願意跟著契丹人去乾。
甚至逐漸被契丹人同化,成為跟契丹人一樣恐怖的存在。
這些部落亦或是小國,最初的時候都是投靠大乾的,也一年來大乾朝貢好幾次。
朝廷也給了他們不少賞賜,也在他們的地盤不斷地推行王道教化。
但是現在幾乎全都被契丹人征服了,做了他們的走狗。至於那些忠於大乾的人,全都被殺光了。
這使得契丹的實力大大的增強。
其實論戰鬥力,庫裡奚、靺鞨、高麗這些部落亦或是國家士兵的戰鬥力,也不會特彆弱。
每個部落湊湊也能湊出點精銳來。
再加上有契丹這一頭猛虎給他們做老師,他們的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
他們真的是將可戰之兵集合起來,輕輕鬆鬆搞個二三十萬兵馬沒有任何問題,當然,這需要一個很長的準備時間。
而且這是最近這些年,契丹人第一次大規模南下,肯定做不到讓所有人相信他們,跟著他們傾巢而下。
但是未來呢?
更要命的是,大乾的軍政廢弛,前線就跟篩子一樣。
當然,還有更要命的一點就是,契丹人通過南下發現,大乾的邊軍廢物,內地的折衝府更加廢物。
都不必用不堪一擊來形容,直接說他們望風而逃就可以。
如果不是他們不想跟著契丹人去北方草原牧馬,不想去跟著去遼東挨凍,他們都能直接投降。
葉渡最為憂慮的點是,現在的自己沒有阻擋北方蠻夷入侵的能力,他們每一次入侵都會拿到好處,綜合實力會增強。
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南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有深度。
葉渡並不擔憂河北道自己地盤的情況,因為在滄州,自己的核心區域,都修建了很高且堅固的塢堡。
這些塢堡裡囤積了大量的防禦性物資,也駐守了大量的軍民。
隻要契丹人敢浪費時間去攻擊塢堡,葉家軍絕對可以給他們造成沉重的打擊。
而且這一次契丹人席卷而來,主打的就是一個效率,人家就是奔著搶劫來的,肯定不會在塢堡麵前浪費時間。
當然,葉渡也不是沒動過北上去抵禦契丹人的心思,但是有一個問題很明顯,自己可動用的兵力就隻有幾千人。
而朝廷到現在,連一個站出來能指揮大局的都沒有。
燕王府倒是頂著個名頭,但是手底下沒有兵馬,自己總不能領著幾千人去送死吧?
而且還有一點非常要命的是,隻要葉渡敢率領主力部隊北上,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博平郡,就會立刻被吞噬掉。
他從來不敢高估河南道這幫子官員的道德。在他們眼裡,自己這裡就是一塊肥肉,他們巴不得自己趕緊走了,讓他們吃掉的。
至於說齊心協力去對抗契丹人,不存在的。
當然,葉渡也不得不感慨一下,大乾折衝府兵馬在契丹人南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狀態。
幾乎每個州都有折衝府,而且兵馬總數並不算少,還有大都督府和燕王府、晉王府坐鎮。
即便是被朝廷多次裁撤,但依然保持著三十萬以上的戰鬥人口,這還不算各地散落的團練。
結果被人家幾萬兵馬,按在地上摩擦,這種操作,在大乾立國以來,還沒有過。
之前大乾起碼還激烈的抵抗,跟契丹人打上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看來,如果自己再不努力一點,恐怕追不上大乾滅亡的速度了。
官方消息其實早就送到博平郡了,但是沒有找到葉渡的臨時郡守府,耽擱了好幾日,才送到大澤山。
是燕王府的檄文。
本王奉聖人旨意,拱衛邊塞,夙興夜寐,未敢有絲毫懈怠。
然今契丹人作亂,兵馬眾多,本王力有不逮,恐其禍患將危及天下。
君乃國之乾城,當念大乾立國之恩德,聚忠義之士,北方滅敵,捍禦邊陲。
.........
凡帶兵北上者,皆我大乾忠臣,戰前便可封賞晉級,蔭及妻兒。
“這大餅畫得真好!”
“可惜絕非燕王手筆。”
葉渡看著手中的檄文,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
葉渡一眼就看出這份檄文的弄虛作假的成分,目的其實就是蒙騙各地的官員,北上狙擊契丹人。
但是說實話,屁用沒有。
燕王府之前確實是有權召集兵馬,但是那是以前,去年的時候,朝廷便已經下旨給奪回了。
這麼一搞,除非燕王敢直接謀反,不然這就是空頭支票。
這封從燕王府發出來的檄文,在葉渡看來,多半是沒有效果的。
首先其他地方的藩王想要起兵,多半是不可能的。
原因剛才已經說了,各地藩王手中的軍權,被懼怕清君側的朝廷給收走了。
皇帝都不怕自己的兒子、兄弟們造反,但是讀書人可怕得要緊啊。
所以對這些皇子皇孫們的提防,已經到達了跟反賊差不多的地步。
葉渡相信,這個時候,就算是有藩王想要起兵,也非常艱難,因為手頭可以調動的兵馬很少,而且糧草還被地方官員死死地卡著。
其次,就是地方官員也要細細思量。
在行動之前,他們便要想到,他們帶兵去救援燕王,到時候朝廷怎麼看待它,是不是準備擁立燕王謀反?這是其一,其二這部隊遠距離行軍,所造成的破壞力是非常大的。
萬一軍餉、糧草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這些士兵極有可能嘩變。
到時候彆說功勞了,腦袋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
再者,現在老百姓過的是啥日子。
連飯都吃不上,一個個對地方上的衙門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他們不想著跟著起義軍推翻朝廷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們參軍,保衛大乾的江山社稷?
什麼封妻蔭子,封官進爵,對他們一點誘惑力都沒有。
真的不怕死,直接加入起義軍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