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將信的前半部分一掃而過,卻緊緊盯著信的後半部分,久久不語。
直到王氏見他半晌沒有反應,出聲道
“這信上究竟寫了些什麼,能讓夫君如此入迷。”
王猛沒有立即回話,而是將信小心收好,說道
“還請夫人為我收拾行囊。”
王氏大驚
“夫君莫非是要前往漢中,如今外邊正在鬨兵匪,夫君不是說要靜待明主的麼,為何還要冒險前去。”
王猛正色道
“我已經找到足堪輔佐之人。”
王氏疑惑道
“就憑著一封信?”
王猛頷首道
“沒錯,有非常之舉,必有非常之誌。
“桓熙出自高門,其父為南國權臣,他本可以交好士族,邀名射利,但卻在梁州抑製豪強,發展生產,若非是真的有誌於北伐,焉能為此與士族交惡。”
桓溫滅亡成漢之後,名聲大振,又在江陵厲兵秣馬,王猛自詡有經世之才,身為漢人,卻不曾南下投奔,就是擔心自己出身貧寒,在講究門第的東晉,是否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如今,且不說桓熙盛情難卻,他對士族高門的態度無疑讓王猛生出了知己之感。
而他所推行的均田製,也讓王猛更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桓熙的才能。
王猛苦待明主多年,如今北方眼看即將大亂,他終於坐不住了,願意南下漢中,與桓熙一會。
王氏被他說服,又道
“夫君隻讓我替你收拾行囊,莫非不願帶著妾身同往。”
王猛笑道
“夫人也說了,外邊兵荒馬亂,你一個婦人出行,多有不便,不如暫且留在華山,為夫將來必率北伐之師前來迎接夫人。”
“夫君可莫要誆我,讓妾身終老於華山,日夜盼念夫君。”
王氏幽幽道。
一直以來,叛亂的東宮衛士都隻有一個訴求,便是回家,他們無意留在關中實施統治。
哪怕攻占了長安,他們也隻是在城中補給一波之後,繼續向東,想要殺出一條與家人團聚的道路。
不久,叛軍於潼關東出,與督率衛軍將軍張賀度、征虜將軍石閔、征西將軍張良等人的李農在新安(今河南洛陽新安縣)大戰,雙方共計二十萬大軍,殺得昏天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