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熙是在回師長安的途中得知二十萬漢族百姓死難,他為此憤慨不已,在向建康報捷的同時,寫下一封奏表,懇請朝廷追究褚裒的罪責。
權翼雖然生長在隴右,但也曾聽聞褚裒的名聲,知道對方素來被江南士族所重,勸說道
“褚裒是太後的父親,雖有罪責,太後又怎會問罪其父,主公聲討褚裒,隻怕於事無補,又惹得江東士人生怨。”
桓熙明白,權翼的擔心不無道理,但他卻反過來說服權翼道
“我也欽佩褚裒的德行,可二十萬無辜百姓慘遭殺戮,總得有人出麵為他們抱不平。
“江東士人本就不與桓氏同心,我又何必在乎他們如何作想,他日東出爭奪中原,但凡有一二百姓能夠記得我曾為北方流民發聲,也不枉我今日呈上這封奏表。”
權翼儘到了自己謀士的職責,將事情的負麵影響告訴了桓熙,如今桓熙在權衡利弊之後,執意上表聲討褚裒之罪,他自然也不會繼續阻攔。
正如桓熙所言,今日為二十萬死難百姓發聲,又何嘗不是在向北方流民表明自己的態度。
桓熙回到長安的時候,關中平原,即京兆、扶風、馮翊、始平四郡已經完全由晉軍占據,在王猛的治理下,秩序得已恢複。
京兆、扶風、馮翊又稱三輔之地,而始平郡由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所置,位於扶風與京兆郡之間。
雍州七郡,桓熙已得其四,尚餘安定、北地、新平三郡仍在後趙官員手中。
在接連奪取潼關、蒲阪、武關,阻絕了由關東入侵的道路之後,收複三郡,全取雍州,自然也成了桓熙下一步的目標。
隻是他並沒有急於出兵攻打,還在等待鄴城的消息,若是因為自己的到來,引發蝴蝶效應,使得鄴城並未發生動亂,後趙在褚裒退兵後,必然會試圖進攻關中,收複失地。
因而,桓熙一麵向安定、北地、興平三郡派遣密探,接觸當地士族,一麵靜候關東消息。
與此同時,桓溫一封書信也送來了長安。
桓溫寫信時,還不知道桓熙已經收取武關、蒲阪等地,在信的前半部分叮囑他儘快搶占這些險隘,阻絕東麵之敵。
同時又告訴桓熙,自己已經派遣三萬精兵移師襄陽,隨時可以支援關中。
父親的關心,讓桓熙很是感動,隻是看到信的末尾,桓熙臉色發生了變化。
桓溫在末尾隱晦的提及,自己如今年紀大了,能夠享受快樂的日子也不多了,希望桓熙能夠寫信勸一勸司馬興男,免得司馬興男背負妒婦的罵名。
言下之意,就是想要桓熙給司馬興男做做工作,能夠允許自己納妾。
對於桓溫來說,他已經不指望司馬興男能夠良心發現,隻能求助於深受司馬興男寵愛的桓熙。
桓熙念及桓溫不易,本想答應,可仔細一想,這老小子有廢長立幼,廢嫡立庶的前科,怎能讓他逞心如意。
當即提筆回信一封,其中一句寫道
‘孩兒聽聞,沉湎酒色,其壽不永,父親有匡扶天下之誌,豈能耽於酒色。
‘不如父親戒色,孩兒戒酒,則大事可成,霸業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