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熙在長驅直入,攻取涼州的誘惑麵前,難得的保持了理智。
武威與長安,光是在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就有一千四百餘裡,沿途遇到高山還得繞行,實際路程接近兩千裡。
如果關中真的發生變故,深入涼州的桓熙根本回援不及。
眾將此時也在大勝的狂熱中冷靜下來,恢複清醒的他們,不再請求桓熙追擊,而是紛紛讚同他就此與前涼罷兵。
桓熙隨即命人將前涼使者帶回帥帳。
索遐偷偷打量著帥位上的桓熙。
對方還是和之前一樣,稚嫩的麵容上,看不出喜怒,更讓人猜不到他心中所想。
“敢問桓公,是否有了定計?”
此前桓熙以要與諸將商議為由,命人將索遐帶走,如今重新回到帥帳,肩負議和重任的索遐迫不及待的問道。
桓熙卻與之前的態度截然不同,他拍案喝道
“張重華妄據王位,自稱丞相,如今又犯我秦州,其罪罄竹難書,若他隻是退去尊號,我便罷兵,豈不是在慫恿天下人效仿。
“如此,國將不國,臣將不臣!我桓熙也將獲罪於君王!豈能善罷甘休!”
說著,桓熙還吟了一句詩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涼州終不還!”
以此明誌。
索遐大驚失色,似乎也明白了桓熙勢必要攻取涼州的決心。
正值此時,桓熙麾下大將鄧羌出列勸說道
“主公,不可,試問人孰無過,張重華不過是被奸佞蒙蔽,如今他已幡然悔悟,末將懇請主公以涼州百姓為重,就此罷兵。”
桓熙大怒,他指責道
“鄧羌!你究竟是我桓熙的部將,還是他張重華的臣子,我若就此罷兵,又有何麵目再見太後!”
眾將紛紛出列附和
“沒有慘痛的教訓,張重華怎麼可能真的悔悟,主公!萬萬不可采信鄧羌之言!”
索遐被桓熙這群人一唱一和,完全給唬住了。
正當他不知所措時,鄧羌提議道
“主公,末將聽說涼州多馬,不如讓張重華獻上良馬三萬匹,作為謝罪之資,料想太後必將龍顏大悅,又怎會責怪主公!”
話音剛落,鄧遐卻嚷嚷道
“三萬怎麼夠,依末將看來,少說也得奉上十萬匹馬,才能使太後息怒!”
直到此時,索遐終於反應過來,桓熙問罪是假,趁機索要馬匹才是真的。
但他不敢拒絕,擔心桓熙真的不顧後果,殺奔涼州而去,如今軍中人心惶惶,哪能抵抗得了晉軍。
想到臨行前,張重華對自己的叮囑
‘量涼州之物力,結桓氏之歡心。’
索遐趕忙道
“桓公,涼州願意進獻良馬三萬,以平息朝中非議!”
桓熙這才轉怒為喜,他故作歎息道
“百姓生活不易,既然張重華已有悔意,我又何必咄咄逼人!
“罷了,隻希望這三萬匹馬能夠平息朝廷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