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危急,容不得苻黃眉多做考慮。
他清楚,如果不能擺脫身後那兩部騎卒,讓他們追趕上,從而拖慢了速度,必將遭受更後方的具裝甲騎的衝擊。
在速度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便隻能回身交戰,正麵擊潰對方,待擊垮了這支追兵,便可遊刃有餘的襲擾鄧遐。
百保鮮卑固然勇不可當,可是苻黃眉回頭觀察人數,追上來的也不過一兩千騎,自己身邊足有一萬精銳,又有何懼。
倘若鄧遐繼續分兵,回身再戰便是,正好一點點將百保鮮卑蠶食殆儘。
心中有了主意,苻黃眉立即著手發號施令,當然,上萬騎卒在疾馳時,為將之人不可能用嘴巴去呼喊,畢竟嗓門再大,莫非還能蓋過轟鳴的馬蹄聲。
隻見令旗揮舞,號角聲再度被吹響,原本還在埋頭打馬狂奔的虞軍精騎們,一齊調轉馬頭。
由於人數實在太多,不可避免的有些騷亂,但在兜了一個小圈之後,也終於調轉了方向,麵向來勢洶洶的追兵。
騎兵之間的戰鬥,很少出現正麵對衝的情況,按照曾為拿破侖效力的波蘭騎兵法傑伊·布魯哈倫的說法,騎兵的戰鬥其實很枯燥:
‘實戰中,當一方的騎兵發起集群衝鋒的時候,另一方就會選擇後退,當後退一方與預備隊會合之後又調轉馬頭反衝擊敵軍,將對方擊退。
‘如此反複,直到一方的騎兵集群徹底將另一方逐出戰場為止。’
也就是說,騎兵之間的大部分戰鬥,就是暫時處於上風的一方在追殺時,砍殺另一方掉隊騎兵的戰鬥。
當然,凡事無絕對,特殊情況下,還是會出現雙方騎兵高速對衝的情況。
譬如這一戰的虞軍精騎與尾隨在後的百保鮮卑。
苻黃眉必須拖住鄧遐,不使其支援正麵戰場。
謝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沒有外力的乾預之下,他的那些個倉促組建的步騎,無論如何也不是苻堅的對手。
而禿發鹿磐、賀蘭傉檀同樣是要不惜傷亡,糾纏住苻黃眉,等待已經被他們遠遠甩開的鄧遐趕來,將這支披甲,但並未人馬具裝的虞軍精騎擊潰,從而趕赴正麵戰場。
苻黃眉的騎卒與禿發鹿磐、賀蘭傉檀的追兵都已經排列成了數列齊整的橫隊。
一般兩支騎兵對衝,會出現四種結果。
一是其中一方在衝擊到一定的距離後,因為膽怯而逃跑。
二是雙方在距離拉近以後選擇降速,與敵展開近身肉搏,而不是在高速運動的狀態下撞在一起。
三是在距離拉近以後,選擇勒住韁繩,雙方在近距離的情況下僵持,直到有猛將帶頭衝鋒,擊垮對方的士氣。
1807年的法俄戰爭,俄軍在霍夫阻擊法軍,雙方的騎兵團就是在發起牆式衝鋒,拉近距離以後,不約而同的停下腳步。
任憑兩邊的軍官如何喊著口令,都不肯向前一步,直到一名俄軍中隊長按捺不住,縱馬衝向一名法軍軍官,將其打落馬下,這才打破僵局,俄軍士氣大振,一舉擊潰法軍。
第四種結果則是雙方貫穿而過,反複發起衝鋒,但這隻適用於小規模的騎兵戰鬥,在大規模且密集的騎兵衝鋒中,根本不存在牆式衝鋒下,雙方貫穿而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