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的騎兵作戰,虞、燕聯軍不可能有勝算,這一點,苻堅與悅綰心知肚明。
畢竟騎兵之間的戰鬥,說到底,是勇氣的比拚,而虞軍的騎卒,早就被打喪膽了。
至於悅綰麾下的騎卒,也稱不上是精銳。
因此,想要擊敗梁國的近戰騎兵,就不能寄希望於本方的騎兵能夠超常發揮,勝負的關鍵還是落在了步騎協同作戰之上。
隨著苻堅一聲令下,苻飛麾下的五千氐族騎兵以鐵索連馬。
這也是苻堅與悅綰提前準備的戰術,便是要效仿慕容恪生擒冉閔一戰,以鐵索連馬,拖住梁國的騎兵,而後步騎配合作戰,將之蠶食。
決戰之前的三天,苻堅、悅綰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沒做。
苻飛還在喊話鼓舞著部眾的士氣:
“此戰,不僅關係到大虞的社稷安危,也與我們氐人的未來息息相關,晉人一旦入主河東,就會搶占我們的田舍,淫辱我們的妻兒,氐人也將世世代代為晉人所奴役!
“我們氐人才翻身多少年啊!你們願意去受晉人的欺辱嗎!”
話音剛落,就有年輕的士兵熱血上湧,高呼道:
“我不願意!”
義憤填膺的將士們紛紛附和:
“我也不願意!”
“我寧死也不受晉人奴役!”
苻飛很滿意他們的反應,但此戰,鐵索連馬的五千將士注定是會死傷殆儘,一如當年的五千燕國騎兵,故而,為了打消他們的顧慮,苻飛還需要以利動之。
“天王有令,此戰過後,不論生死,皆可官升三級,陣亡之人,由家中子弟繼承,朝廷會替你們奉養父母,撫育子弟,而你們要做的,便是奮勇向前,報國殺敵!”
眾人齊聲呐喊:
“奮勇向前!報國殺敵!”
苻飛見軍心可用,連忙派人通稟苻堅,示意已經做好了準備。
正當苻飛以為苻堅會派一個掌旗官前來傳令的時候,他卻親自來了。
苻堅騎在馬背上,注視著麵前的五千將士,肅容道:
“朕等著你們回來,與你們共飲慶功酒!”
如果不是前方的將士還在頂著梁軍的箭雨,苻堅說不定要讓親隨斟酒,與他們先飲一碗。
五千騎兵承載著苻堅的期許,由苻飛領著,出現在了陣前。
桓熙遠遠打量著這支騎兵,他們不是一支具裝甲騎,至少戰馬沒有穿戴馬鎧。
同時,虞國的這支騎兵沒有攜帶長柄兵器,諸如騎槍、馬槊都已經被棄用了,而是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群步卒中的刀盾兵騎在了馬背上。
不過,最吸引桓熙注意力的還是將他們串連在一起的鐵索,五五相連。
桓熙很快就想明白了對方舍棄長柄兵器,而以刀盾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