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琪指著那些針頭線腦,尼龍襪子,勞保線手套,肥皂,洗衣粉,碗碟,還有錐子,鐵釘之類的東西,讓元妮挑選。
作為供銷社的主任,陳文琪實在是太有經驗了,她說的這些東西,都是農村人最喜歡淘換的物件。
元妮很快就挑好了一堆。
陳文琪直接把會計叫過來算賬,因為是瑕疵品,所以價格便宜,一大堆小玩意,隻收了五塊八毛錢。
“謝謝你,陳姐,你可幫大忙了,”元妮指了指包袱,“沒啥給您帶的,自己家做的豆包,你嘗嘗。”
陳文琪痛快收下,“收好雞蛋就來找我,除了星期天,一般我都在。”
元妮娘看到元妮淘換了一大堆東西,被嚇了一跳,“這得多少錢?”
“路上再跟你說,趁著天早,先去紅廟坡收雞蛋。”
元妮推起架子車就走,要回紅旗大隊,就得經過紅廟坡,所以元妮把那裡定為第一站,就是想試驗一下換雞蛋的想法,能不能行得通。
“對,先去換點雞蛋,要不然,我這心裡不踏實。”
聽說元妮換的都是瑕疵品,便宜,元妮娘一臉笑容,“說起來這都是命,誰能想到,住個院,還能認識個貴人呢?”
兩人趕到紅廟坡的時候,正好是晌午,大隊的人都從地裡往家走。
元妮把針頭線腦一件件擺出來,開始吆喝,“換雞蛋,一苗針換一個雞蛋。”
這個價格,跟集市上差不多,不過,元妮是跑上門來換的,自然是極大的方便了村民。
她身邊立刻圍了一大群人。
“有沒有線手套,怎麼換?”
“還有肥皂?太好了,我這就拿雞蛋去。”
在路上的時候,元妮早就算好了賬,什麼物件換幾個雞蛋,她心裡有數。
至於元妮娘,她腦子慢,管不了帳,不過,挑雞蛋是一把好手,就在一旁幫著收雞蛋。
然後,把換到的雞蛋,整齊的碼進筐子裡邊。
元妮給的價格公道,大家夥都把家裡的存貨拿出來交換。
其中,有好幾個想換鹹鹽的。
元妮隻能抱歉地說,沒有備貨,下次一定帶上。
除了鹹鹽,還有好幾個老太太,想給寶貝孫子換糖塊。
元妮把這些需求都記在心裡。
忙活了一中午,事先準備的兩個竹筐,都裝滿了,帶來的瑕疵品,也少了一半。
眼瞅著沒什麼人了,母女倆擦把汗,席地而坐,取出早就準備好的乾糧,準備墊吧一口。
就在這時候,一個老太太拉著個小女孩走過來,她們看中了一個小搪瓷盆。
這個搪瓷盆有點掉漆,供銷社要價五毛,元妮準備用它換十五個雞蛋。
如果去供銷社買新的,最少兩塊,還得要一張工業票。
所以買賣雙方,都覺得交換最劃算。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老太太沒有那麼多雞蛋,“我隻有九個雞蛋,剩下的用這個頂,行不行?”
元妮娘看了一眼,隻見老太太手裡拿著個大老碗,就一口拒絕,“不行,我們這新碗才換三個雞蛋,你這個是舊碗,還掉碴了,咋能頂六個雞蛋?”
老太太很失望,“這不是普通碗,你看這上邊的花,這是個老物件……”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