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鍋包肉實在是太好吃了
那邊去廚房打聽消息的丫鬟已經回來了,趁著大家都在埋頭吃飯,悄悄走到蔣大姑娘身邊,附耳說了幾句。
蔣大姑娘心裡有了數,便對眾人笑道“這道菜叫鍋包肉,難得大家喜歡,要不我讓廚房再做一盤”
蔣大姑娘原本是客氣一下,沒想到眾人聽了,立刻說道“好啊,正好我還沒吃夠呢”
一盤肉分到每人盤中不過兩三塊,她們第一次嘗到這麼好吃的東西,自然覺得不夠吃。
蔣大姑娘沒想到一向注意形象,矜持知禮的小姐們居然叫著讓廚房再上一盤,隻好笑著應了。
梅娘得知屋裡又要再做一盤鍋包肉,就知道這盤菜是對了小姐們的心思了。
果然,等宴席結束,之前來接她的大丫鬟就來廚房找她了。
“梅姑娘,我們姑娘還在陪客人,暫時不便見您,我們姑娘怕您著急,讓我先把這些交給您。”大丫鬟一邊說著,一邊遞過來一個鼓鼓囊囊的荷包。
梅娘入手一沉,便知道裡麵東西不少。
“姐姐客氣了,那我們就先回去了,煩請替我們跟大姑娘問安。”
大丫鬟應了,送她們出去,就匆匆回去伺候了。
今日那些小姐們吃得高興,興致也上來了,一個個都不急著告辭,又是看花又是下棋的,她們得趕緊回院子伺候著才好。
這些小姐可都是權貴人家的姑娘,平日請都不容易請來的,今日吃了鍋包肉,滿口都是誇蔣府的,跟蔣大姑娘也越發親熱了。
真沒想到,梅姑娘隻做了這麼一道菜,就讓這些小姐們如此滿意,連帶她們蔣府也跟著長了臉。
這日下午最熱的時候,一向晚歸的韓向明和娟娘卻回來了。
兩人都是熱得渾身是汗,韓向明把手裡的東西往武興手裡一塞,隻說了句“給你二姐拿去”,就撲到水缸前舀水喝。
娟娘也累壞了,進屋就坐在凳子上,拿了蒲扇用力地扇風。
武大娘忙給她倒了一碗水,問道“你們這是去哪兒了,怎麼就熱成了這樣”
梅娘接過武興手裡的東西,放在桌上看了看。
這是一個木製的食盒,分上下兩層,她揭開蓋子,隻見上層放著幾個做成梅花形的攢盒,裡麵放著炸魚、乾蝦、蒸肉等菜,底下一層又是分成兩個格子,一個格子放著米飯,另一個格子則是幾個餅和包子。
娟娘喝光了一碗水,才把今日的事說了一遍。
原來他們這些日子已經把南城和東城都走了個遍,今天就去了西城。
西城門是往京城運送各種物資的重要通道,那邊的飯館鋪子小攤非常多,做各種吃食的都有,韓向明和娟娘看得眼花繚亂,一時不知道該從何吃起。
正在街上走著,他們忽然看到一個足有四五丈寬的大鋪麵,不知是賣什麼吃食的,屋裡坐的全是人,連臨街的位置擺了二三十張桌子也都坐滿了,許多人等不得,就從窗口處買這種盒子的東西直接帶走。
兩人在街上溜達這麼多天,還是頭一次看到這樣的賣法,就去對麵茶館尋了茶博士打聽。
這打聽可了不得,原來這家開的是盒子鋪,專門賣各種成菜,也就是提前做好十幾樣菜,都放在大盆裡,想吃哪個就選哪個。
來吃飯的人誰不是希望進了店馬上就能吃上飯這盒子鋪品種多樣,所見即所得,想吃什麼馬上就能吃到,因此日日賓客盈門。
除此之外,他們還賣這樣的食盒,裡麵裝上飯菜,拿回去或是家人吃上一餐,或是在家待客,都是極方便極體麵的。
那茶博士還說,現在是天氣熱,生意不大好了,天冷的時候,若是趕上節日,進城出城的人極多,路過這裡的人和車都會停下來,買個食盒帶著路上吃,或者拿回家去吃上幾日,還有買了送人的,那時候連他們茶館門口都停滿了馬車。
韓向明和娟娘聽著這盒子鋪生意這麼好,覺得新鮮又有趣,連忙去那店裡買了個五錢銀子的食盒,想著趕緊拿回來給梅娘看看。
武大娘一聽就驚呆了“就這麼個盒子,還不夠兩個人吃的呢,就要五錢銀子”
韓向明一愣,隨即訥訥說道“我們當時想著連盒子帶回來,讓二妹看看,看完了把菜拿出來,再把空盒子送回去,還能換回二錢銀子”
梅娘連忙說道“換什麼換去一趟西城來回多遠呢再說這食盒做工不錯,二錢銀子買下來也值得,娘,彆拿去換銀子了,回頭我出門還用得著呢”
武大娘也是一時被這價錢震驚,回過神來才覺得自己這麼說不對。
韓向明他們倆頂著烈日在外頭奔波,還不是為了梅娘開店的事嗎她為了五錢銀子,就對女婿大呼小叫的,實在是不妥當。
她清了清嗓子,忙笑道“梅娘說得是,這盒子也值二錢銀子呢。嘖嘖,這些東西就賣五錢銀子,這麼說要是開個盒子鋪,一年可不少賺呢”
韓向明撓撓頭,說道“我們也是看著那盒子鋪生意實在紅火,所以才急著拿回來給二妹看看。”
娟娘也說道“是呢,我們在南城轉了好幾天,還沒看到有開這種盒子鋪的,娘,二妹,你們瞧著怎麼樣”
梅娘想了想,笑道“好,咱們就開盒子鋪”
這些日子她想了許久,一直遲遲拿不定主意。
如果依著她的想法,她肯定是想再開一家私房菜館,可是她也知道,就目前來說,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以前她做主廚,手下管著十來個廚師,有時候她做個菜,也有小工幫著備料,她隻要動動手就行,可是如果在古代開這種飯館,她就要雇廚子廚娘來幫忙才行。
她目前沒有人脈,凡事隻能親力親為,如果隻讓她一個人在廚房做菜,那最多隻能開個小飯館,一天能招待三四十桌客人就不錯了,自己也累得夠嗆。
要是雇廚子呢,外頭那些人都不知道根底,有幾個能有她這樣的手藝雇外人隻會砸了飯館的招牌。
能跟她的手藝媲美的,她也雇不起呀。
可是做盒子鋪就不一樣了,這盒子鋪說白了就是後世的盒飯,每天做上幾種菜,再配上主食,可以堂食也可以外帶,那就大大提高了翻台率,她也不會那麼累。
聽完了梅娘的分析,武大娘和韓向明等人連連點頭。
“二妹說得對,就是這個道理。”
“咱們可以每天少做點,換著花樣做,這樣客人天天來吃也不會膩。”
“上次你給何慶做完東坡肉,後來就隻做了一回,好多人來了都問呢,問我什麼時候你還做菜”
梅娘笑道“是啊,像把子肉、東坡肉、椒香魚塊這些菜,都可以放在盒子鋪裡賣。”
眾人越說越是興奮,七嘴八舌地探討著開店的細節。
一直等到武興實在忍不住,問道“娘,什麼時候能吃飯啊”
大家才回過神來,不禁哈哈大笑。
那食盒裡麵的東西顯然不夠全家人吃,武大娘去炒了個韭菜炒雞蛋,又烤了一爐燒餅。
梅娘見這些菜不是乾巴巴的就是油膩膩的,就想著做個湯喝。
她看到早上武大娘買的兩根排骨,便拿過來切成塊。
排骨焯水,放入鍋中加入熱水,燒至湯汁變白。
拿兩個嫩玉米切成塊放在鍋裡,加些鹽,跟排骨一起煮一盞茶的功夫,排骨玉米湯就做好了。
武興等人正被燒餅和包子噎得直揉胸口,就看見梅娘端了湯放在桌上。
湯色瑩白透亮,金黃的玉米在湯中若隱若現。
武興趕緊舀了一勺放在碗裡,顧不得燙,拿起碗就滋溜一口。
排骨的肉香,玉米的清甜,合起來鮮甜爽口,清香又美味。
旁人也都拿起勺子,紛紛往自己的碗裡舀湯。
排骨肉已經燉得軟爛無比,玉米吸飽了肉湯的油脂,滋味越發甜香。
這排骨玉米燙又鮮又甜,湯濃肉爛,熱天喝著也不上火,眾人不過一會兒的功夫,就把一大盆湯喝得一滴不剩。
韓向明喝得滿頭是汗,一邊啃著餅子一邊滿足地打著飽嗝。
梅娘有這個手藝,要是開盒子鋪,肯定會生意興隆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