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多日不曾動彈,莆田郡上空的層雲染上了嗜睡惡習,以致讓背後的白日遛逃出囚籠。
久違的晨曦重新投身大地懷抱,安詳平和地在九蓮山山麓附近伸著懶腰舒展身軀。
晨曦下,原本的沃野,現如今的焦土之上,一個個黑點如溪流般靜默地背向九蓮山流淌前進著。
就像螞蟻搬家,需先探索出些氣候適宜、資源富饒、天敵難覓之處,再經細致評估權衡利弊確定哪兒最為宜居,最後才舉巢遷徙。
南少林知客寮馬廄裡的那些村民至少已被關押了兩天一夜,挨餓了兩天一夜,在精神乃至肉體上也被折磨了兩天一夜,他們中有人已如驚弓之鳥,有人或麻木或瘋癲,哪怕意誌再堅強、身體再健朗的人也已虛弱不堪,這是一群同螞蟻般很難在轉移途中再經受任何風吹雨打的人。
夢朝歌一行雖隻有五人,可在決定折返回知客寮救出村民們時,五人便得為村民們的安全轉移做好萬全準備。
首先得有撤離路線。
這路線得儘量平坦易行,且不在紅衣教的監視範圍中。
夢朝歌和石中火、季喆、冬晴四人首次登山去往知客寮時所走的路線自然是最優選。
徒步上下九蓮山,再沒有比登山石階更好走的路。
至於在聽雨閣五人與癸堂強手大戰一通退下山後,紅衣教是否已重新添補人手布置眼線,則需再次確認。
如有,便得再拔除一遍,並確保對方反應過來的時間足夠讓村民們完成撤離。
其次得掃除障礙。
得神鬼不覺地掃除去以村民為餌的看守。
也得神鬼不覺地掃除去撤離路線附近的埋伏。
完成這兩點的同時更得確保在對方反應過來前,村民們已基本下山。
最後即是撤離前及撤離過程中的食物保障和穩定村民情緒。
夢朝歌等人曾給予過村民們一線生的希望。
一旦希望破滅,村民們哪怕沒餓死,也將徹底喪失求生意誌。
所以在撤離時間上,聽雨閣五人沒有選擇,最好是在當晚,也隻有當晚。
好在若能成功融入夜色成為遊魂,大有安然逃生的希望。
天將降雨,蟻巢受水災威脅,探索、評估、遷徙的時間有限,準備環節完成得再好,也有可能在遷徙之時因雨水提前降臨被衝散衝毀。
但於夢朝歌五人而言,準備環節便已困難重重。
畢竟他們並不知悉莆田郡外朝廷的張榜情況,而要完成那些準備工作,每個人起碼都得拆分成三人來用。
所幸在五人徹夜不眠的努力下,在手刃近兩百名敵手之後,終於成功地將知客寮中的村民們帶出了馬廄,帶下了九蓮山。
難能可貴的是這七十二名村民不管個體情況如何糟糕,大家都能相攜互助,安靜沉穩地配合著夢朝歌等人的指揮安排。
眼見晨曦落在地上、身上、手上,行將走離九蓮山三裡地的村民們眼中也漸漸有了光。
夢朝歌伸出略帶顫微的手,撥弄開黏膩貼臉的濕臭長發,回望向逐漸遠去的九蓮山。
掛滿血絲的雙眸雖回複了幾分神采,卻仍不改掉以輕心。
四下張望著,警惕著任何風吹草動。
噠,噠噠……
遠端似有馬蹄聲傳來。
夢朝歌生怕自己不夠清醒出現了耳鳴眼花的狀況,輕拍著自己的麵頰側耳傾聽起來。
噠噠噠……
馬蹄聲又清晰了幾分。
村民們渾然無覺,夢朝歌開始辨析搜尋著聲音源頭。
分處前後的冬晴、季喆、石中火亦有所警覺。
身負黑槍的薑逸塵卻已向四人指明了聲音來向。
四人順其手指方向往前頭看去,有三騎黑影漸漸從晨曦淡漠之處顯露行跡。
隻有三騎,且是從山外來的,僅此兩個信息,便已讓聽雨閣眾人鬆了口氣。
七十餘人的大部隊並未停止行進腳步,可隨著馬蹄聲越來越近,恍然有所覺的村民隊伍也開始出現了些不安騷動。
夢朝歌清了清嗓子,出聲寬慰著村民們說道:“各位不用擔心,他們應不是和山上那些人一夥的,交給我們來應付。”
奈何折騰了一夜,即便運上了些許內力,夢朝歌的聲音仍沒法遍及這道長蛇隊伍所有人耳中。
後端隊伍的村民情緒便由季喆和冬晴去關照了。
三騎飛馳而來,不過十數息功夫,已在村民長隊跟前十餘丈外。
落於稍後的一騎高聲呼喝道:“前方何人?報上名來!”
早已候在隊伍前頭的石中火中氣十足地回應道:“聽雨閣,石中火。”
卻見對方聞聲後,仍驅馬疾行,絲毫未有放緩速度之意。
尤其是為首一騎更是大步流星,一馬當先。
片刻不到,與石中火相去僅有三丈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