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宇宙大爆炸並沒有發生,可觀測宇宙裡也並不曾存在過所謂的奇點。
宇宙的起源很可能是一片相對致密的星係。
任重則靠著個人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再做了新的延伸。他認為可觀測宇宙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個可以通過吞吐海水來呼吸的水母。
水母在吸水時,身軀則規律膨脹。每次吐水時,則收縮。其膨脹與收縮都有一個界限。膨脹的上限並不是冷寂,收縮的下限也並不是奇點。它隻是在不斷地重複著這個過程,恰似輪回。
至於這水母在吸水時究竟吸的是什麼,任重也找到了答案,正是暗能量。
宇宙中的暗能量一直在增加,占據的質量比也越來越高。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都一直認為暗能量乃是由星球與黑洞等實體物質轉化而來。但這觀念對也不對。宇宙中的暗能量,還有外來者。這些外來的暗能量像水母體內的水一樣,填充了原本是虛無的空間,讓星係等實體物質之間的相互距離被拉遠。
除此之外,就像是生物體內的生化反應,當諸如三磷酸腺苷、糖類、脂肪等等一切供能物質與氧發生反應,進行燃燒時,幾乎都會生成水一樣,宇宙內部的一切反應的終點,也是暗能量。
至於宇宙中的恒星係,則可以理解為水母體內的細胞。
行星係與各種星體,則是細胞內部的化學物質微粒,乃至於原子、原子核、電子等等物事。
生物也一樣。
人類眼中的可觀測宇宙的所謂膨脹與收縮、誕生與寂滅,根本就隻是水母的一次呼吸。兩者的時間維度完全不同,沒有相提並論的價值。
如果生物與文明能找到辦法延長自己存在的時間,不至於像微觀世界裡的某些粒子一樣,在飛行一段相對漫長的距離後自行湮滅,那麼生物與文明在理論上可以完成跨越細胞,也就是穿越恒星係的旅行。
如果生物與文明再進化一些,得到更多手段,維持更長時間,那麼甚至可以跳出水母的軀體,進入到由無儘的海水組成的大海之中,再找到另一個水母的軀體進駐進去。哲羅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從另一個宇宙來到了人類的可觀測宇宙。
可如果生物還想再更進一步,甚至離開大海,去到天空與陸地之上,再站在更高的層次去理解大海之外的所有物質的存在,掌握更多的知識,那麼必將必須麵對完全不同的規則,也必將在陌生的時間與空間中完全泯滅。
可倘若這生物在出發之前,就完成了對大海的全部觀察與理解,抵達了知識的彼岸,那麼天塹將會變通途,跳出大海也將變得可行。
……
看完整本冊子後,在源星星係這片依然正在火熱地燃燒著的星空裡,任重隻對靳詩簡單說了一句話,“戰爭已經結束了。”
靳詩聞言,還尚且有些迷惑,但任重卻並未多做解釋。
他隻是啟動了星空赤鋒甲,再度踏上了返程的行程。
這一次,任重回到百團星域隻耗費了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
這隻是他對大統一公式具體運用的牛刀小試。在讓星空赤鋒甲進入折躍遠航時,他隻是稍微微調了一下參數,便將星空赤鋒甲在三維宇宙中的相對速度提升至百倍光速。跨越不足一千光年的直線距離,的確隻需要不到十年。
這速度再提升一倍的話,甚至都已經及得上遠程星門了。
在返程路上,任重已經開始利用大統一公式進一步提升赤鋒軍團的技術水平的路徑。
靳詩問過他,想知道他接下來的具體計劃,也提出了她的建議。
靳詩認為,如果任重真的掌握了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那麼應該當機立斷完成對機械帝國的政權顛覆,取代文氏一族,成為機械帝國的新的主宰者。
然後接下來,他可以順勢接過目前的機械帝國。
按照哲羅的規劃,當機械帝國完整運用了由天選者——伊凡公爵帶來的革新科學技術之後,將能與三方聯軍維持一段時間的均勢,直到歸零武器發作生效。
那麼,如果赤鋒軍團以王者之姿回到帝國勢力範圍內,必將打破平衡,快速改寫古盤星係中的格局。很可能在歸零武器大爆發之前,便能積累出足夠的實力。赤鋒軍團甚至可以帶走相當龐大的數量的人,遠離古盤星係。
任重終於與她講了實話。
“我的選擇是,先利用歸零武器對付哲羅。絕對的技術優勢並不僅僅是表麵看起來的這麼簡單。終結戰爭的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終結哲羅。”
“啊?這怎麼可能!”靳詩大吃一驚。
任重笑道“一切皆有可能。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在宇宙中,兩個文明交戰,哪怕其中一個文明已經被消滅到隻剩下最後的一小撮人,可隻要能掌握終極科技,一樣可能在瞬間翻盤。”
在講這話時,任重的神情很淡然,也很自信。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
靳詩所勾勒的那種未來,看似保險,但實則反而是自陷險境。
這倒不是靳詩的能力不及,而是因為她並非頂級科學家,即便任重給她講述大統一公式的概念,她也聽不明白。她隻能從軍事角度提出建言。她的建議也的確算得上合理。
但任重的考慮是,在之前的萬億年中,無名之城的小動作之所以一直未曾被發現,那隻是因為無名之城從不乾擾古盤星係中的大勢,所有小動作都局限在源星之上,以及暗中竊取人類送往歸零武器的宇宙常量計算結果。
任重的出現已經在古盤星係中帶來了不小的改變。
他判斷,這改變已經處在某種危險的臨界點上。
如果他真像靳詩提議的那樣大幅改變古盤星係中的曆史進程,很可能引來哲羅的鎮壓。
到時候,萬一他這邊還沒來得及完全消化大統一公式,是有戰敗的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