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聖?我隻想成為武神!
大夏京都。
朝堂之上,眾多官員正在進行激烈的辯論,而辨認的主題是,對於蘇生的封賞。
前線的大勝已經傳到了諸位大臣的耳中,他們全都震驚無比。
“殿下,臣以為,此次對於蠻族的大勝意義非凡,不僅斬殺了蠻族精銳部隊,更是打空了蠻族大部分家底,在接下來的很長1段時間內,蠻族都不敢再鬨騰,甚至這個時候還是我們大夏反擊的最好時機。”
“趁蠻族還沒恢複過來,至少能夠奪回4十年輕丟失的5城,報當年之仇!”
“而蘇生作為此次大勝的功勞最大者,功勞之大,在大夏的曆史上都是沒有的。”
“所以,臣以為,蘇生如果不封王的話,至少也是個侯爺!”
此人便是算是中立派,而朝堂之上,1部分人認為,蘇生功勞足以封王,而有的人則認為,蘇生本來就是駙馬,享受了皇恩,功勞雖大,但不足以封王,隻能夠封候!
李恒乾坐在首座之上,看著下麵眾人爭論不止,出聲平複道
“蘇生,此次前往戰場,是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前去的,他所立的功勞都是他自己努力拚搏而來。”
“擬旨,即日起,封蘇生為逍遙王!賜免死金牌!”
隨著李恒乾的話音落下,關於這件事也是告1段落。
“另外,前線大勝,我們後方不能夠拖後腿,現在立刻以朝廷的名義,將這個消息傳遞出去,讓我大夏百姓都知道知道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消息傳遞出去後,必將有不少的年輕人參軍,6部要做好準備,前線的物資糧草軍餉也要準備好,不要讓前線奮戰的士兵寒了心。”
李恒乾1步1步吩咐著,對於國家大事早就記於心中。
經過這1段時間的監國,那些大臣們都徹底接受了李恒乾,甚至認為他的手段,已經算是1位成熟的皇帝,以至於大家都差點忽略當朝皇帝李熠還沒駕崩,這位隻是在監國,還是太子。
“殿下,此等大事,是否要告知陛下?”
此時1位大臣站出來說道,此人之前是3皇子手底下的人,自從3皇子就番之後,他棄暗投明,1心1意的輔佐李恒乾。
他之所以站出來說這事,就是為了提醒大家,李恒乾還沒有繼位,還是太子,當朝陛下還沒退位。
此人倒不是惡意,恰恰相反,他是在暗示大臣們,陛下該退為了,殿下該上位了。
“這件事父皇早已知曉,我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李恒乾自然明白這位大臣的用意隻是簡單的回應,隨後又和大臣們談論起其他大事。
下朝之後,李恒乾沒有回到寢宮,而是獨自1人來到皇宮深處的1處小院內。
推門而入,李恒乾站在院子內,並沒有進屋。
“……”
“父皇,前線大勝,這才是國運大漲的原因!”
李恒乾恭敬的站在院子內,對著屋內說道。
“好!好!好!天佑我大夏啊!”
屋內傳來1道愉悅卻蒼老的身音。
“你放心,我這老身體還撐得住,這次秘境開啟,不惜代價也要找到那都是的斷腿,補全國運之鼎的最後1塊,否在大夏國運就被限製了!”
李熠對著李恒乾吩咐道。
“隻是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我現在還需要皇帝這身份,否則頂不起這巨大的國運。”
“父皇,放心,我1定會整治好國家的!”
對於自己的兒女,李熠衝瞞著內疚,當初李雲瑤結婚,他也隻是以秘法現身了1會,為了大夏,他身為帝王,不得不這麼做。
當初這本來是由趙文卓來代替那丟失的國運之鼎的,後來監正有所計劃,再加上李熠的身體確實快不行了,就與皇帝的身份,把趙文卓給換了出來。
“父皇,兒臣告退!”
李恒乾沒有就留,他知道自己父皇的難處,若是國運之鼎的那條腿沒有丟失,或許李恒乾早就已經是皇帝了。
對於這點,李恒乾並不在意,他本無心皇位,若不是大夏皇室當中,隻有他能夠擔此大任,而最為皇室子弟他也不得不站出來,或許在和平年代,他隻是1個逍遙王爺。
這也是他給你家小師弟蘇生封號逍遙王的1部分原因,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夠1直做自己,等到危機過後,逍遙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