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仙畫裡的一些觀點也讓他極受觸動。
他決定改日要把新唐書繼續大修一遍。
民間。
老百姓們看得嘖嘖稱奇,這種宮闈秘事誰不愛看呢
“怎麼覺得這些讀書人也不怎麼靠譜啊。”
“我和你說,之前我們村一個漢子和隔壁的寡婦說了幾句話,但傳到隔壁鎮子就變成了他和那寡婦有染,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又傳到了縣裡,就變成了那寡婦的丈夫是被他倆給合謀害死的,還好縣令大人明察,給了兩人清白,不然這跳到黃河都洗不清。”
“對對,閒話傳來傳去就是這樣。太可恨了,若是遇到縣令是個昏官,那怕不得那寡婦都要跳河才能自證清白。”
“嗐,原來這史官大老爺寫史,也和村裡頭的婆娘講閒話一樣咧。”
事實上,這件事過去一年多之後,王皇後才被廢。
她被廢的原因,舊唐書上寫是因為王皇後行巫蠱之術,而新唐書上則寫王皇後沒乾這事兒,是武則天陷害
而且,在王皇後和蕭淑妃兩人的下場裡,這幾本史書又出現了矛盾的地方
天幕上出現兩本書中對於這件事的節選
舊唐書“永徽六年十月,廢後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彆院。武昭儀令人皆縊殺之。”
新唐書“初,帝念後,間行至囚所,見門禁錮嚴,進飲食竇中,惻然傷之,呼曰“皇後、良娣無恙乎今安在”二人同辭曰“妾等以罪棄為婢,安得尊稱耶”流淚嗚咽。又曰“陛下幸念疇日,使妾死更生,複見日月,乞署此為回心院。”帝曰“朕即有處置。”武後知之,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釀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死,殊其屍。”
前者,屬於正常描述,正常的政治失敗的結果。
後者,簡直是現在二流的虐文小說情節裡,女主重生前的那一段劇情。
彆誤會,王皇後和蕭淑妃才是會重生的女主,而武皇,自然是讀者們恨不得讓她趕緊灰飛煙滅的反派一號,善妒且毒辣的女魔頭角色。
至於李治,則是軟弱無能的炮灰男配。
要我說,還是文人的筆更可怕啊。
更好笑的是,歐陽修和司馬光對於武則天執政的才能,他們是承認的。就是在他們心裡,武則天還能算得上是一位女性政治家。
而一位有考量、識利弊的女性政治家卻在剛被立後不久的關鍵時刻就乾出了這等慘絕人寰的奇葩事去刺激這兩位後妃身後的門閥勢力
這個時候明明應該以安撫為主啊,而不是小人得誌般的愚蠢和狠毒。
他們難道不覺得,這樣的形象是很割裂的嗎
但這樣複雜的詮釋,卻是儒家興起之後的宋朝,文人們對於女皇帝的看法。
女主當朝,必然是恐怖的、讓人懼怕的、違背人倫的。
相反,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裡,對宋朝掌權太後劉娥的評價極高。
那是因為劉娥沒有登基,甘願於待在幕後,然後將自己手中的權力還給了年輕的皇帝。
女人怎麼能有那麼大的野心,竟然妄圖來統治全天下呢
她們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待在簾子後,該出力的時候就出力,該退出的時候就退出,千萬不能貪戀權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手段不能過於強硬,不能狠辣,要符合女性“賢淑”的特質,不然就會留下千古罵名
如果說武皇的形象在宋朝的時候還隻是被加油添醋了那麼一些,整體形象還是位有為的政治家,那麼,她到了明清的時候,儼然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女妖魔。
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這是明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對於武皇的評價。
客不客觀,一目了然。
俗話說,讀史可以明智。但後世的這些知識分子們,從史書中隻看到了武則天破壞了所謂的男尊女卑的儒家道統,卻從不反思整個盛唐時期,為何皇權沒有得到限製,為何府兵製會逐漸走向崩潰,為何社會的階級矛盾會越來越深這樣的本質問題。
請問,“明”在哪裡
“智”又在哪裡
這就是華夏的曆史環境中,對於女性的係統性的打壓
秦朝。
嬴政想到了秦宣太後,他的高祖母。他從小就能聽到她的各種傳說,可以說雖未謀麵,但他心中已然有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高祖母的形象。
嬴政說不清楚這樣強勢的太後,他是喜還是不喜。
但當他摒棄自己的私心,卻清醒的知道,秦國擁有高祖母這樣一位太後實屬幸事。
西漢。
漢武帝劉徹同樣想起了自己的曾祖母呂雉。
這是一個讓他覺得極為複雜的女性長輩,他不喜歡這樣的長輩,甚至可以說是痛恨。在史書裡,在傳說中,她也經常被塑造為各種狠辣的形象。
但熟知內情的劉徹卻知道,他這位曾祖母於政事之上,算得上是可圈可點。
他吐出一口氣,忽然笑了起來“有意思”
宋朝。
劉娥看得五味雜陳,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那司馬光對自己的評價那麼高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但她要承認,自己的確沒有武則天的氣魄與膽量。
甘拜下風
武則天則長笑出聲,隻覺得這些年積攢在胸中的一口悶氣都因為仙畫的這一連串責問而呼了出來,尤其是想到這一連串的責問是對著天下人發出,那簡直是更神清氣爽。
“罵得好”
她轉身看向身邊的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
這兩人顯然也為仙畫的這一通輸出而感到激動與興奮,臉頰上甚至還帶著紅暈。
太平甚至大膽的道“罵得好為什麼女人就不能登基為帝呢”
武則天笑道“皇位是什麼隻不過是治國者的資格。我現在就要用我的鐵腕賦予女人這樣的資格。女人不能稱帝,隻不過是一個過時而不合理的傳統,我要廢除這個傳統,這也許是我一生中最偉大的政績。”
這一連串的怒罵和詰問,不僅是讓女人們覺得解氣,同樣也讓“堅守傳統”的士人們感到頭暈目眩。
有人暴跳如雷,甚至怒氣之下敢於指著仙畫罵
“胡扯”
“此乃妄語”
有人卻也陷入到了深思。
是啊,假如女性的君主也可以做得不錯,那為何一定要拘泥於男性呢我們真的必須要遵守這個“傳統”嗎
唐朝。
李世民、長孫後和李承乾沉默許久。
長孫後隻覺得振聾發聵,甚至身上能感覺到戰栗感,但是她絕對不會將這一切都顯露於人前。
而李世民,良久之後卻隻是長籲道
“從未聽過如此發言,倒是新鮮。”
雖然讓他覺得有很大的不適,但是他的理智和智慧告訴他,這些話語其實還真有那麼幾分道理。
李承乾皺眉不語,他本能的想要反駁仙畫的觀點,但一時之間沒法係統性的組織起自己的語言。
李世民看向他,知他心中所想,告誡道“不要心存偏見。人一旦有了偏見,就會被蒙蔽住眼睛,從而將自己陷入到危險的境地。”
他頓了一下,又道“你的姑姑、你的母後,都是人中俊傑,不輸男兒”
他命人取來紙筆,親自將仙畫最後的三個詰問給記錄了下來。
府兵製、階級矛盾、最後一個“皇權的限製”他猶豫之後還是落筆了。
“振聾發聵啊”李世民感慨道。
他注視良久,然後將這張紙遞給李承乾”這,才是大唐真正要為之擔心的事情”
好在,新中國成立後,咱們的史學家們對於武皇的評價逐漸的趨於公正。
武則天所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上,又將要添上許多新的評價。但或許這些,對於這樣一位傳奇帝王來說,已經都無所謂了。
而華夏的曆史上,有著許多雖然未曾稱帝但是卻極有才乾的女性政治家。
比如第一個被冠上“太後”之名的秦宣太後羋八子、比如臨朝稱製的漢高後呂雉、比如被稱為“皇後之冠”的東漢和熹皇後鄧綏、比如積極改革,手段卓絕的北魏馮太後,比如讓遼國強盛一時的蕭太後、比如為“仁宗盛治”打下堅實基礎的北宋太後劉娥
隨著仙畫的講述,一位位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們在仙畫中閃現。
與之相伴的,還有她們振聾發聵的聲音。
最後,是武則天,和葉卡捷琳娜。
武則天悠悠道“朕死後,無需粉飾碑文,隻立一無字碑即可。是非功過,就讓天下人和後世之人來評說罷”
葉卡捷琳娜的眼睛裡熠熠生輝“如果我能活到兩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這些女性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政治才乾絲毫不遜色於那些男性統治者。
雖然她們的身影和聲音在某些時候會被隱藏,會被埋沒,但是曆史總會給到她們一個公正的評價
女性的價值和能力,也終將會被看到。
好了,這一期的視頻到這裡就結束啦。我是你們的u主路小柒,各位,有緣再見
天幕徹底的消失了。
且不說各個時空因為仙畫的又一次出現掀起了什麼驚濤駭浪,後續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隻說貞觀朝。
在李承乾走後,長孫後忍不住問自己的君王“陛下,您將武家人帶回長安,是不是心中已有打算”
李世民看向夜空,臉色深沉。
他看到長孫後帶著擔憂的眼神,牽起她的手,歎道“確實如此。仙畫所顯示的應該是未來之事,如今我們提前知道了未來”
長孫後忍住淚水“承乾”
他們至今都還沉浸在承乾或許會遭遇到不幸的猜測之中。
“既然已經知道了未來,那就可以改變它。”李世民沉著有力的聲音給了長孫後支撐,但是,他又道“可若是未來沒有改變呢或者是未來越改越糟糕呢”
長孫後一愣,頓時明白了自己枕邊人的意思。
若是未來沒有改變,或是改變的未來反倒不如改變前,那被保護起來的武則天就是一張底牌。
她將會讓曆史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去,而不是被那些彆有用心的人殺死。
那最起碼,可以保證大唐的江山最後還是姓李,而盛唐還是會如期而至。
“可”長孫後隻覺得心亂如麻。
李世民按住她的手,堅定的道“見招拆招,朕就不信,窺見天機之後還能比之前要糟不成”
他看向天幕,充滿了信心。
幾個月後,由大唐龍武軍護衛著的武家人浩浩蕩蕩的到達了長安城外。
少女時期的武則天悄然掀起車簾,打量著這座巍峨的隻存在於自己想象之中的盛世都城。
她的心中是緊張、懼怕,但更多的卻是興奮。
一陣風吹過,守城的士兵忽然打了個噴嚏。
他嘟囔著看向遠處的車隊“起風了啊”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