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福晉道:“怪不得我們爺誇,瞧著說話行事,規矩有禮,跟尋常蒙古王公子弟不同。”
舒舒點頭道:“聽說是打小跟著漢人師傅開蒙的,也不用擔心跟十三妹妹說不到一起去。”
受到康熙推崇漢學的影響,宮裡的皇女們也都是打小學功課,尤其是後頭的皇女,少了幾分滿蒙女兒的潑辣。
十三福晉道:“這樣好,曉得道理,曉得輕重。”
對皇權多了畏懼,行事不會隨心所欲……
前頭,席間。
十三阿哥曉得九阿哥的酒量,直接讓人給他上了米酒,還不忘跟小郡王解釋道:“九哥胃弱,吃不得燒酒,就是在禦前,也鮮少吃酒。”
小郡王道:“九貝勒身體貴重,再小心也是應該的。”
九阿哥道:“嗯,嗯,你們好吃好喝著,爺就是過來湊數的。”
他本就不愛喝酒,偏偏眼下規矩,無酒不成席,如今抬出身子的緣故,倒是沒有人敢再逼他喝酒。
小郡王也不提什麼酒桌的規矩,殷勤舉杯,先敬了九阿哥一杯,隨後敬了十三阿哥。
等到挨著敬完,他才對九阿哥恭敬道:“早聽說九貝勒大名,我們旗這幾年牧民富裕,王府也多收了不少銀子,都是托您的福。”
“哈?”
九阿哥一時沒明白緣故,訝然道:“爺不在理藩院當差,怎麼名聲還傳到蒙古去了?”
理藩院當差的話,就與各部王公更熟稔些,有時候趕上各部會盟,還要代表朝廷去蒙古出公差。
小郡王道:“禦藥,內造首飾,主要還是內務府官收羊毛跟羊絨……”
蒙古各部除了喀喇沁部半農半牧之外,其他都是隻有牧業。
牛羊遍地,羊毛也稀爛賤,就算有商人出關收購,也是以羊皮跟牛皮為主,沒有人帶羊毛,利潤微薄,還不夠路上拋費。
羊毛都是牧民自己碾羊毛氈子做褥子或蒙古包用,其他也沒有什麼用處。
如今內務府收購,羊毛也能賣上銀子,精挑出來的羊絨更是價格可觀。
尤其是距離京城比較近的部族,都在想法設法增加羊羔的數量。
有內務府出麵,羊毛羊絨的價格都是統一的,還都簽了有了官府印章的契書,不用擔心多養了羊被坑了。
九阿哥聽了,忍不住開懷大笑,道:“不能糟蹋東西,爺想的不過是分內之事,真要說起來,這羊毛呢做衣裳可不比絲綢差,也更耐穿!”
至於禦藥……
暫時不用提……
流行的不是什麼正經藥,求子更多的時候是借口,還是床笫之間那點事兒……
小郡王道:“如今為了多養羊,旗裡有王公開始圈養,就騰出來不少土地,臣正想要跟朝廷求恩典,讓農官下來,墾荒耕種。”
九阿哥聽了怔住,看了十三阿哥一眼。
十三阿哥也是才聽說此事,道:“這?牧民樂意麼?”
農耕辛苦,習慣了放牧的蒙古人未必會喜歡農耕。
否則這麼多年下來,蒙古這麼多部,不會隻有喀喇沁一個部族半耕半牧
小郡王臉上帶了苦笑,道:“隔三差五的鬨白災,三十七年冬天我們那裡雖沒有巴林部厲害,可是也凍死了好幾十人,要是能墾些土地,種些糜子跟蕎麥備著,也是防著災年丁口減少。”
關外苦寒,夏天雨水也不豐盈,能夠種植的糧食有限,都要耐寒耐旱的。
因此,喀喇沁部種植的糧食,除了高粱之外,就是糜子跟蕎麥。
糜子炒熟磨出來,就是炒米,可以存放一年,比較適合蒙古人食用。
蕎麥的話,炸成蒙古果子存放,算是細糧了。
十三阿哥沒有接話。
九阿哥想著之前在禦前提及的在蒙古修建番廟之事。
要是蒙古各部越來越多的牧民定居,形成了村鎮,道路也暢通無阻,那蒙古才真正成了大清的一部分。
可是涉及到墾荒跟農官,需要理藩院跟工部,就不是他們皇子能大包大攬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