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換了家常衣裳,去了寧安堂。
“阿牟什麼時候過去?”
舒舒問伯夫人道。
伯夫人是寡婦,不好參加婚禮,可是成親次日的認親禮,卻是不能落下。
他們這一房,彆無堂親旁支,總共就這幾口人。
伯夫人道:“後個早上我跟你一起回去一趟……”
說到這裡,她頓了頓,道:“要不要帶孩子們回去?”
舒舒道:“珠亮再三央磨了,非讓帶回去,那就帶吧!”
正日子人多,亂糟糟的,也不好帶孩子們過去。
認親禮這日,都是家裡人,就無礙的。
伯夫人笑道:“尼固珠要開心了,過了新鮮勁兒,每天上午磨磨蹭蹭不愛去學堂,就盼著下午。”
下午天氣暖,多少在外頭玩耍。
上午的話,就要在學堂裡。
舒舒想起了曹慧,道:“慧姐兒如何?”
伯夫人道:“幸好有她,尼固珠課堂上學不會的,她又私下裡教了,是個有耐心、懂事的小格格。”
舒舒道:“針線房正要裁新衣,回頭我打發人送料子過來,讓小姑娘帶著大格格自己選顏色。”
九歲的小姑娘,本就是該淘氣的年紀,太懂事了也叫人心疼。
“幸好遇到了孫氏……”
舒舒道。
要是遇到性子不好或城府深的繼母,那就算有外家做靠山,天高皇帝遠也照顧不到,有各種私下的苦頭吃。
孫氏卻是真賢惠,外加上還沒有生育,母女之間相處也算融洽。
舒舒又說起豐生身邊的哈哈珠子福來:“頭一次見時候,還是懷裡抱著,再過兩年也要留頭了。”
那是邢嬤嬤的長孫,也被邢嬤嬤帶進來給伯夫人請過安。
伯夫人道:“是他祖母教養大的,行事錯不了,性子隨了他祖父,是個老實安份的孩子。”
舒舒道:“茶山那邊也都弄得差不多了,回頭邢海兩口子回京就好了。”
好好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舒舒覺得,涉及到小朋友,自己越來越心軟了。
伯夫人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於這兩年旁人對邢家的攻訐也有所耳聞,道:“總不能可著一家重用,一家獨大不是好事,包衣人口中,挑行事妥當的,再抬舉上一兩家……”
舒舒皺眉。
不是她偏著自己的陪嫁人口,而是包衣人口入府當差,跟戶下人執役還不一樣。
“包衣的私心太多了,不耐煩見她們……”
早先惦記著往府裡送女兒,現下惦記著往府裡送孩子。
沒有幾個抱著忠心當差的念頭,大多數都盼著一步登天。
伯夫人道:“你們夫妻的身份在這裡,他們還敢翻天不成?以後孩子大了,你們需要的人手越來越多,又不打算買人,包衣早晚要用的。”
舒舒道:“九爺出京前說了,今年宮裡招太監,到時候看能不能從宮裡換幾個太監出來,給幾個孩子安排上。”
就像九阿哥身邊的崔總管似的,做個諳達太監,比乳母保母更當用。
乳母也好,保母也好,身後都有夫家、娘家兩家人拖著。
到了太監這裡,若是用好了,對小主子更忠心。
伯夫人提醒道:“有打算也好,不過也要看好人。”
“嗯,嗯……”
舒舒應著。
她跟九阿哥都不想直接簽外頭的小太監,就是因這個緣故。
宮裡出來的,學過十幾二十來年的規矩想,行事人品也都在大家眼中看著。
等回到正院,舒舒就去了書房,看九阿哥的信。
九阿哥提及去淨慈寺還願之事,還提及了禦賜匾額。
舒舒看著,有些意外。
尤其是這匾額並不是九阿哥去求的,而是康熙賞的。
這是酬功?!
又太輕飄飄了。
不知道九阿哥做了什麼,好像在禦前更有體麵了。
對他們來說,利大於弊。
眼見著就要奪嫡風起,九阿哥在禦前有體麵,旁人想要拉攏也好、拉踩也好,都要掂量掂量。
九阿哥還提及歸期禦舟會加速,應該會在萬壽節前抵京。
舒舒麵上帶了歡喜。
早年對江南三織造還存了好奇,如今也沒有什麼感覺了。
小說家言,索引派。
紅樓到底是曹家故事,還是明珠家事,都是小事兒。
大事是避開奪嫡漩渦,再爭取在皇子二封的時候,隨大流晉郡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