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頭浩浩蕩蕩的,跟著不少人,抬著幾個大筐。
等到白嬤嬤迎出來,見了這麼多東西,都驚住了“怎麼這老些?”
舒舒剛要說,裡頭已經有小宮女傳話,太後讓舒舒與九阿哥進去。
不僅太後在,兩位太妃也在。
“皇祖母,太妃娘娘……”
舒舒與九阿哥進了屋子,雙雙見禮。
太後對九阿哥點點頭,隨即笑著拉了舒舒道“聽說你們要來送年菜,她們就在這兒守著了,要是送少了,可不夠分……”
舒舒笑道“您放心,這是九爺與孫媳婦的孝心,足著呢!”
幾個大筐,就這樣進了寧壽宮的東次間。
太後與太妃們也是與白嬤嬤差不過的反應。
實在是這筐不是尋常的筐,將近三尺高,兩尺直徑。
每一隻的容量不小。
舒舒指了指其中一筐道“這幾壇子都是醬和小鹹菜,肉醬、香孤醬、海鮮醬、香辣醬,到時候蘸餑餑、左粥都方便;剩下這是各色小鹹菜,桔梗、白菜、酸辣小黃瓜、小蘿卜纓子……”
第二筐則是各色熟食,五香鵪鶉蛋、醬羊肉、鬆仁小肚、酥魚、香辣肉腸、然後就是各色凍,魚凍,豬皮凍,雞肉凍,羊肉凍。
第三筐就是些類似預製菜的,加熱可食。
沒有福壽喜。
那個方子孝敬出來了,二所就不打算再做。
可是海參、鮑魚那麼多,也彆白擱著,舒舒就叫人湊了八樣,做成了“壇燒八寶”,不如福壽喜驚豔,可是味道也不俗,等到吃的時候直接蒸了泡飯就好。
還有各色丸子,大的四喜丸子,加了荸薺的,先炸後烹,調好了味道,吃的時候加熱擺盤就行。
小的豆腐丸子、蘿卜丸子,可以做湯,也可以直接吃。
剩下的就是粉蒸肉、竹筍紅燒肉、香孤雞肉這樣菜品,也都是凍成了一份份的。
第四筐就是各色餑餑、米飯與麵。
黃饃饃、紅棗糕、小米發糕、各色雜糧小窩頭,甜口的八寶糯米飯,鹹口的雞肉飯,都是用粽子葉包成一份份的,麵則是炸好的尹麵與五香乾吃麵。
每個筐裡,都有個單子,注明各種吃食的保存方法與保鮮時間。
現下沒有冰箱,可寧壽宮這裡就有冰窖,窖藏妥當的話,這些東西吃到正月底沒問題。
太後笑得合不攏嘴,兩位太妃也心情大好。
早有人到兩個老太太跟前念叨,說是九福晉哄了太後的東西,寧壽宮膳房好的食材都被送到二所了。
兩人與舒舒都打過交道,曉得那是個孝順孩子,不會白拿了東西。
果不其然,送了這老些回來。
直接擺席都夠了。
太後拉著舒舒道“等出了正月,再製些,省得到了南邊吃不慣……”
舒舒點頭道“嗯,聽您的,到時候都預備些……”
實際上出了正月,天氣就熱了,許多東西已經不適合儲存。
不過沒有關係,可以在鹹口的醬與鹹菜上多準備。
肉類的話,就以風乾類的為主。
太後本來就大方,不是占小輩便宜的性子。
四筐抬來的時候滿滿當當的,抬走的時候也沒有富裕地方。
寧壽宮裡的食材更加豐厚。
不過因為太後飲食多以肉類為主,這邊就是東北來的貢品為主。
鮮凍的鹿舌、鹿大腸、鹿肚、鹿筋、鹿尾等。
還有兩條三尺來長的大馬哈魚。
剩下的就是木耳、鬆子什麼的乾貨。
離開寧壽宮時,舒舒的走路都有些飄飄然。
九阿哥在旁,笑道“就這麼開心?”
舒舒指了指那兩條大馬哈魚道“有魚!”
九阿哥笑道“這有什麼?之前不是得了汗阿瑪那邊的,就是沒這個大而已。”
舒舒看了他一眼。
不單單是而已,而是可以解鎖個新吃法。
這兩條魚她可舍不得直接加工熟製了。
可是天氣也確實轉熱了。
地上的積雪已經存不住。
太陽照到的地方,不少開始化了。
還好二所膳房有個“冰箱”。
入冬以後就閒置了。
兩尺半長,兩尺寬,兩尺進深。
這兩條魚分割後,能存些日子。
宮裡是有芥末的。
二所膳房就有這個調味料。
是一種黃芥末醬。
原料是一種類似芝麻大小的芥菜種子。
晌午的膳桌擺上來,上麵就多了一盤橘紅色的魚肉片,旁邊是調好了芥末醬油。
九阿哥詫異道“怎麼這樣吃法?這個魚是要煎著吃的,紅燒也行,怎麼做成魚膾了?還切得這麼厚?”
舒舒口齒生津,已經迫不及待,夾了一塊蘸了醬油送到口中。
結實飽滿,爽滑豐盈,味道甘甜。
芥末的味道也剛剛好……
天氣轉涼,睡得多,起晚了,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