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正問起十二福晉的相貌行事。十二阿哥前日大婚,今日要帶了十二福晉“回門”,所以妃嬪們今日也見不到這位皇家新婦。
五福晉道“個子高挑,長得也大氣,規矩十足,瞧著小兩口也和睦。”
舒舒道“性子沉穩,雖是嫡幼女,可下頭也是有幾個弟弟的,看著也不驕縱。”
宜妃笑著聽著,道“那真是十二阿哥的福氣,也是萬琉哈貴人的福氣……”
實在是馬齊眼下正炙手可熱,富察家烈火油烹,宮裡就有人說著怪話,意思是萬琉哈母子老實本分,怕是會被宰相之女壓製。
宜妃覺得,這都是糊塗話。
馬齊既能做到大學士,還教不好女兒?
富察家的榮耀是皇上給的,他們敢怠慢皇上的兒子?…
隻是上了年歲,就覺得日子難熬,愛聽這些家長裡短的。
說了一刻鐘的閒話,婆媳幾個就出發,前往寧壽宮。
眼見著入冬,外頭卻隻有一架肩輦。
宜妃不打算給兩個兒媳婦特例了,孕期或產後是沒有必要逞強,現在好好的,就沒有必要礙眼。
到了寧壽宮門口,四福晉、八福晉站在一處,正小聲說什麼。
見到宜妃肩輦到了,兩人退到旁邊,給宜妃請安。
宜妃笑著叫起,就扶了宮女的手,嫋嫋地進了去。
五福晉跟舒舒還在猶豫是跟進去,還是跟妯娌們說話,後頭有了動靜。
惠妃的肩輦也到了,大福晉跟七福晉步行跟著。
舒舒跟五福晉也讓路,給惠妃請安了。
等到惠妃下輦進殿,大家也就都跟上。
就是再過幾日就是聖壽節,寧壽宮這裡慣例是停宴飲的,所以大家的壽禮,就都今日奉上。
先是嬪妃貴人,而後從太子妃開始,就是小一輩的孫媳婦。
太子妃的壽禮是十件,其他皇子福晉的壽禮是六樣。
九皇子府這裡預備的壽禮,是黃金無量壽佛一尊,楠木萬壽寶塔一尊,五彩團龍銀鼠皮袍一件,壽字紋羊絨呢袍一件,行龍兩鑲引手一對,萬福萬壽靠背座褥一份。
其他皇子府也差不多,多是擺件衣裳這些。
因今年是太後的散生日,皇子福晉們的壽禮,也就是六樣。
這都有常例在,按照準備就行了。
隻是……
等到眾人都敬承了壽禮後,大家不由自主地望向大福晉。
要知道,大阿哥是封的郡王,既是長孫,爵位也高。
按理來說,直郡王府的壽禮當添兩樣的。
早年大福晉在宮裡的時候,可以跟三福晉、四福晉同例,那是因為當時她們都是光頭皇子福晉。
可開府以後,有了爵位高低,到底不同。
之所以太子妃跟皇子福晉們的壽禮斷檔,就是給直郡王府留的。
皇長子妃,還是郡王福晉,比太子妃減等,比眾皇子妃高才對。
舒舒看了一眼,就移開眼。
隻能說成也“常例”,敗也“常例”。
大阿哥開府三年,郡王府沒有女主人,這人情走禮下頭管事多半是從前例。
張氏年歲在這裡,沒想那麼多?
反正是個小疏漏。
奇怪的是,惠妃沒有提醒兒媳婦。
其他的妃嬪想到這個,望向惠妃。
平日裡惠妃最周全,早年對先大福晉也跟對女兒似的。
如今怎麼不教導繼兒媳了?
這是沒瞧上繼福晉,不樂意教導?
沒有人說話,卻是生出各種猜測。
惠妃正笑嗬嗬地跟太後說話,道“盛京的鮮貢到了,今年的大黃魚尤其好,有一尺來長,看著也肥。”
太後點頭道“確實比往年肥美,我愛吃這個,魚刺兒少,都是蒜瓣肉。”…
惠妃道“平常宮裡都是烤了吃、紅燒著吃,用這個做麵條也好吃,回頭叫人將食譜送來,娘娘也嘗嘗。”
太後道“湯麵好,天冷了,不愛吃乾的,就想吃湯湯水水的,中午就吃這個黃魚麵……”
上了年歲,太後越不愛應付人了。
跟惠妃說了幾句,見旁人的壽禮也都獻的差不多了,就結束了請安。
皇子福晉們目送著妃母、嬪母們肩輦離開,也就結伴從寧壽宮出來。
七福晉想著九皇子府的黃金佛像,好奇道“那得用多少金子?一尺半高,瞧著分量可不輕,兩人抬著都彎腰……”
舒舒小聲道“空心的,底座沉,用的紫檀,外頭還有玻璃罩,抬著可不是要小心。”
七福晉道“看著氣派,等到我阿瑪、額涅大壽,我也從你的銀樓定一尊。”
三福晉神秘兮兮地跟大福晉、四福晉幾個說話,眼見著五福晉跟八福晉不往前湊,七福晉與舒舒這裡聊自己的,就覺得不儘興,停下腳步,環視眾人,道“出大事了,你們得了消息沒有?”
大福晉跟四福晉方才聽她說了,兩人臉色都沒了笑模樣,多了沉重。
尤其是四福晉,今早去寧壽宮前,還是如常去的永和宮。
瞧著德妃的樣子,顯然還不曉得外頭消息。
隻能說今早四阿哥得了消息,走的比較急促,隻想著讓蘇培盛給九阿哥傳話,讓他安生幾日,忘了還要往宮裡傳遞消息了。
所以四福晉這裡,還是頭一次聽說。
真要說起來,阿靈阿夫婦跟其他皇子關係不算近,可是四貝勒府這裡,卻是外甥。
五福晉厚道,見三福晉這樣說,大福晉與四福晉還不接話,就很是捧場道“不知道?什麼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