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謝老爺就又得了好幾個大莊子,加起來又是幾萬畝的好地。”
“從此,謝家嫡係大房,因為地多,就被稱為大房。”
“其他十二房,則因為地少,就被稱為小十二房。”
“等到十五年前,謝太夫人過世,謝家大房,又得了一兩萬畝的地。”
“於是,這大房的地就更多了”
“等等”紅棗無心驚歎謝家大房到底有多少萬畝地,她剛捕獲到她爹話裡一個異常重要的信息。
“爹,”紅棗問道“剛你說啥謝太夫人的婆婆和謝太夫人有私產”
“是啊,”李滿囤隨口道“自古以來女人的嫁妝和嫁妝生出來的出息,兒女們的孝敬,日常攢下的體己都是女人私財。”
“不是說夫妻一體嗎咋妻子還能有私財呢”
明明是男尊女卑的世界,紅棗實在想不明白咋實踐上還準許媳婦們有私財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似她家在分家前,她奶於氏也曾以織布辛苦且能給家裡創收的名義給她兩個嬸子私房,先她以為這是於氏的偏心難不成這於氏的做法其實是正大光明的
大誥裡就有許多分家案例,李滿囤不過稍微想了一想就解釋道“這夫妻一體是沒錯。但世事無常,總有意外。故而女子出嫁時她爹娘給的一份嫁妝就是女子一生的保障。”
“朝廷為防有人為謀奪嫁妝而故意地殺妻害命,就規定,咳。”李滿囤清了清嗓子道“諸應分田宅者,及財務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財,不在分限。”
“所以,這世間的男子,但凡有點兒心氣,都不會去動媳婦的嫁妝。”
所以,紅棗摩挲著自己的下巴暗想這世的女人隻要結婚就能有自己的私房。由此看來,結婚也不全是壞處。
前世花錢自由慣了的紅棗實在不適應這世買張草紙都要跟人伸手的感覺,即便這人是對她有求必應的爹娘。
紅棗想名正言順地擁有自己的私房,花銷自己的私房她恨不能立刻嫁人,然後拿著她爹給的嫁妝錢生錢,過回前世自己賺錢隨便花的快樂生活。
但現實卻是她年歲太小,過了年也才七歲。她想走結婚存私房這條路還得十年。
十年是長,但好歹是個盼頭。而除此這外她眼下也沒其他門路。故而紅棗極認真地想了想她爹李滿囤將來給了她嫁妝後她要怎麼用。
農耕社會,買地首當其衝。而買地,紅棗眼珠子轉了轉問她爹道“爹,這小十二房人的娘手裡難道沒地嗎”
“彆處有沒有,不知道。”李滿囤道“我隻聽說,咱們縣是沒有的。”
“紅棗,你隻看咱們村,地有多緊就知道了。”
就是知道,才奇怪啊。動不動就是千畝、萬畝的地,這又不是當年滿清八旗入關,跑馬圈地,這城裡的地可都是有主的啊
紅棗追問“那謝家怎麼能有這許多地”
“要不,怎麼說謝老太爺厲害呢”李滿囤聞言也是滿臉欽佩“據說七十年前,謝老太爺爹娘手裡也都隻幾十畝地。”
“他爹娘培養他科舉,也是很不容易。”
“這謝老太爺自從做官以後,每年就專門拿錢跟村人買地。”
“當時水田市價六兩,他給出八兩。故城裡隻要有人賣地,就都賣給他家。”
“就拿我們村對麵的謝家村來說吧”
“謝家村的地比咱們村多,有水田000畝。”
“這謝家村六十年前也不叫謝家村。”
“那時候,謝家村因離城十裡,故而就叫十裡村。”
“村裡也和咱們村似的,也有十七八家姓。”
“隻後來因為謝家勢大,這些他姓慢慢地就都搬了,地也都賣給了謝老太爺。”
“故此,現今謝老太爺單謝家村就有水田兩千畝、旱田四千畝、林地一千畝。”
“這些地,因為靠近祖墳,都做了祭田和學田。”
“現也都歸謝家大房管。”
果然,紅棗想,沒有買不到的地,隻有出不起的價。
“爹,”紅棗又問“你既知道謝老太爺買地的法子,你咋不效仿呢”
“現在咱們村水田八兩一畝,你就按十兩一畝收好了。這樣雖說每畝地貴了二兩,但長遠看還是核算的”
“你以為我不想,二十兩一畝我也舍得啊”李滿囤苦笑“但我算哪根蔥呢”
“城裡那許多的大地主,家裡銀子都堆成山了,也不敢說加價買地這樣的話。”
“我一個莊戶又哪裡敢呢”
“一個不好,就能被衙門抓個哄抬地價,全家都給抓去充軍了”
自以為舍得砸錢買地的紅棗
好吧,紅棗跪了不做官,沒政治地位,不能破壞規則,所以還是得要做官。
她爹,紅棗暗想看來是指望不上了,她家能指望的也就是她娘這次真能給她生個弟弟了。
可她等這弟弟長大念書做官,即便按照前世戲文裡男主角十八歲中狀元的金手指設定,起碼也得是十八年以後了。
十八年,比她結婚存私房還晚八年所以,她還是直接嫁個原就當官的男人比較便宜
一想到這年頭當官的都得好幾十歲,紅棗禁不住打了個寒顫即便兩世都沒指望過愛情,但也不代表要嫁個忘年夫啊
被自己的腦洞驚嚇到的紅棗沒話找話地問李滿囤“爹,剛轎子裡是謝老太爺吧”
“咱們這裡離城有十裡,這謝老太爺咋不和其他人一樣坐馬車啊”
李滿囤道“我先在城裡聽人講。朝廷有文乘轎、武騎馬的規矩。”
“三品以上的文官出行坐轎是朝廷的體麵,若是乘車或者騎馬,要受禦史台彈劾”
“這謝老太爺原做過二品官,故他不管去哪兒,都得坐轎。”
“據說謝老太爺娘過世,謝老太爺當年從京城回來奔喪,京城到通州上船的一段路,謝老太爺足帶了有八八六十四個轎夫,以便能日夜兼程,換班抬轎”
土包子紅棗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