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貴林,你剛說的走不遠是什麼意思”
李貴林“就是考中秀才就到頭了。”
“怎麼會”
“滿囤叔,現實就是如此。您沒見過去五十年,咱們城裡自吳舉人過世後,便就隻謝家老太爺、謝大老爺和謝老爺三個本地進士舉人了”
李滿囤聞言點頭道“要不怎麼都說我親家家學淵源呢。”
李貴林歎息道“是啊,家學淵源,羨慕不來。但滿囤叔,您想過沒有,咱城裡的其他秀才為啥都跨不過鄉試這道坎呢”
李滿囤下意識地問道“為什麼”
“因為基礎不行。考秀才走的是捷徑,前生的時光都花費在背中文上了,反而疏忽了真正的學問,但等到了優中選優的鄉試,文章就做不過真正的飽學之士,中不了舉。”
“貴林,”李滿囤疑惑“似我親家,他不要背中文嗎”
“若是要背,那他還要讀史子集,又哪來這麼多時間”
“滿囤叔,”李貴林道“您這話說到點子上了。”
“這念書就跟我們割麥一樣,乾得好的一天能割一畝麥,乾不好的三分地都沒有。比如謝老爺,他讀中文時因為有經史子集的基礎,可能不用半天就能讀通,而不似我們為文裡一個典查三天書都查不到來源這經史子集就相當於我們割麥時手裡的那把鐮刀”
李貴林的比喻太形象,李滿囤一聽就懂了,說道“貴林,我親家他家裡有考科舉的快鐮刀,所以才能父父子子都是進士舉人”
“滿囤叔,”李貴林告訴李滿囤道“過去幾天,我於孟子的認識,蓋過了我過去的二十年”
李滿囤訝異“這話怎麼說”
李貴林“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是不是滿囤叔,但事實就是如此,過去,我背誦一遍孟子要三個時辰,而現在,我在腦子裡過一遍孟子隻要三刻鐘。”
“這麼快”李滿囤忍不住驚叫道。
李貴林點頭肯定道“滿囤叔,等你有過我這種背書時思維若潺潺流水,連綿不絕的體驗後就知道我所言不虛了。”
李滿囤被李貴林說得心馳神往,心說要不他背本大學體驗一下
“滿囤叔,”李貴林道“現您知道念書能得良師指點有多重要了吧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古人誠不我欺也”
李滿囤被李貴林讚得有些不好意思,謙虛道“貴林,你彆這樣誇紅棗,她還小呢,當不起什麼良師。”
李貴林笑道“滿囤叔,古人有一字師的典故,現紅棗與我釋了孟子整一本書的疑,我敬她一句良師也是該的。”
李滿囤為李貴林說的高興,嗬嗬笑了一會兒,忽然疑惑問道“貴林,照你這個說法,考秀才要麼就似我親家那樣通讀經史子集,要麼就似城裡其他的秀才一般多背中文總之,都是要多背書才成。”
“可我前兒聽說今年跟你一起縣試的竟有好幾個十五六的孩子這不是得在娘肚子裡就開始念書才能這點大就下場嗎”
李滿囤嘴裡不說心裡卻想這都是誰家的孩子竟然比他家裡有科舉快鐮刀的女婿還會念書
“滿囤叔,”李貴林笑道“這多半是私塾師傅覺得孩子孺子可教,但又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讓孩子去見見世麵,從而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啥”淳樸的李滿囤傻了,心說師傅還能這樣教訓孩子
“滿囤叔,”李貴林度李滿囤心思繼續道“咱們城現有的三個進士舉人老爺,謝老太爺二十五歲才中秀才,謝大老爺二十四歲中秀才,謝老爺十八歲中秀才,而謝老爺更是咱們縣誌上記載的自隋唐以來最年輕的秀才。”
“紅棗女婿是謝老爺的長子,謝老爺對他必是傾囊相授。紅棗女婿說他十八歲才能考秀才,這和謝老爺中秀才的歲數一樣,可見謝老爺對他的功課早有安排,絕非他人所能比。”
“滿囤叔,你不用替紅棗女婿憂心。單看他父輩三個俱是進士舉人便知他未來可期”
李滿囤為李貴林戳中心事,真是又不好意思又高興,連聲道“我不憂心不憂心”
去了對女兒未來的憂心,李滿囤轉又想起兒子“貴林,那你現知道這經史子集要怎麼念了呢”
雖然知道親家就有科舉快鐮刀,但李滿囤不想讓女兒難做人,便請教李貴林。
李貴林搖頭道“過去這十幾年,我把我念的中文裡的用典都集了起來,大概列了個書單。等今兒家去我抄一份,明兒拿過來。”
“不急不急”李滿囤趕緊阻攔道“你現考試要緊。”
“我今兒跟你說這一大通話,真是耽誤你念書了”
“趕緊的,你念書吧,我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18:網已改,網已改,大家重新收藏新,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