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時隔一個多月葛氏對分家也淡化了最開始的失落。
謝知道按規矩公道分家,說到天邊都占著理,無可指責。
何況民不與官鬥”思想深入人心,葛氏的娘家雖一樣對女兒外甥沒得多拿多占深感失望,但都不想為女兒出頭而得罪謝子安,就隻能勸葛氏小富即安一不管怎麼說分家得來的五千畝地和兩萬兩銀子都是雉水城的頭一份葛氏的娘如此勸道都比當初老太爺分家分給小十二房的叔叔們的產業強。
而且葛氏四個兒子中有三個都得了五千兩,最大的允青一人更是得了一萬兩
有這些銀子錢在手,但凡兒子夠爭氣,考上了舉人,進士,做了官,往後多少產業不能置
再退一萬步想,趁現在大老爺身體硬朗還做得了主的時候分家也未嘗不好,不然將來大房勢大了,卡著家產不給或者少給,葛氏這房人又能怎麼辦
聽了她娘的這些話,葛氏的心氣跟著就泄了大半。
她娘說的不是全無道理。葛氏心說自古這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她男人兒子扛不過大房的謝子安謝尚,即便公公想多給也不能。
這分家說到底還是她男人兒子撐不起來。
再對人抱怨分家不公,即便人當麵不說,但心底難保不低看她男人兒子。
男人兒子就是葛氏的命。葛氏想明白了道理,自然就管住了嘴巴,少了抱怨。
三個妯娌中,葛氏稱不上聰明,她能想明白的道理,她兩個妯娌李氏、趙氏即便一時想不明白,但現實也很快教她們做人一知道她們分家手裡得了一筆錢,她們娘家兄嫂或打著爹娘或者侄子的名號花樣借錢來
誰讓她們男人至今還是白衣而沒得功名呢
他們不畏
而她們的兒子即便中了秀才,但對著親娘舅又能如何
是能打還是能罵
她們將來的身後事還要不要辦了
不能打不能罵,各種推脫哭窮中李氏、趙氏不免懊悔早年實不該背地裡跟大房做對,不然以大房現今的聲勢,她們娘家人又如何敢對她們這樣獅子大開口
他們現倚仗的就是知曉大房對她們隻是麵子情,她們借不到大房的力
果然是老話說的”自家的籬笆紮得緊,外麵的野狗鑽不進。先她們自毀長城,現今便隻有亡羊補牢麵敦促男人儘力用功,好歹糊弄個出身,一麵孝敬好公婆,借借公婆的勢。
至於大房,隻能再徐徐圖之。
因為還得借謝知道的勢來壓製娘家兄嫂,李氏和郭氏自是再不會與人抱怨分家
葛氏、李氏、郭氏三個婆婆不抱怨,她們的兒媳婦薑氏等人自然就各自消停。
何況她們也不傻,眼見自從分家舅舅舅母便跟走馬燈似的常常上門,心裡也多少有點明白錢財燙手有命得還得有命使才行。
竹籃打水一場空,為她人做嫁衣的教訓不要太多。
一輩兒媳婦中又數薑氏心思最明白。她娘家一貫打得就是嫁女兒保平安的主意。
現三房人,分家得了一樣的家產,獨她婆葛氏的娘家人不上門伸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