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怎麼會讓客人做這些,催陸江南繼續去書房和袁和聊他們俄國文學蘇聯文學。
沈玉則把碗筷放廚房裡,然後倒了些茶。端了兩杯去書房拿給丈夫和陸江南。
剩下兩杯是她和沈夏來喝,兩人喝著茶,又繼續聊了起來。
袁老師與陸江南倆人愛好相同,從上午九點多,一直聊到了下午五點,這才依依不舍的結束了話題。
就連師母沈玉都說,好久沒見到和袁老師這麼聊得來的人了。
沈夏來心裡也高興的很。哪怕袁老師無法給陸江南什麼工作上的幫助。但是在寫作上也能指導指導陸江南。
而且對陸江南來說,可以遇到一個這麼聊得來的前輩,也一定很開心。
果不其然,沈夏來和陸江南從袁老師家裡告辭離開後。陸江南一路上都在和沈夏來感慨袁老師是一個多麼博學的人。
沈夏來之前寫信給陸江南,說他可以拿不太懂的問題來請教袁老師。陸江南翻著他的筆記,做出了整理。
困擾他的這些問題,袁老師都給出了解答,還借給陸江南好幾本書。
陸江南牽著沈夏來的手,他也聽袁老師說了。
其實之前夏來就不止一次的在他麵前提過陸江南。這次沈夏來又一次的提起,袁老師這才起了見一見陸江南的心思。
對夏來做的這些事情,陸江南心裡又是感動又是感激。
他想說聲謝謝,但夏來說得對,以他們兩人的關係,又何必謝來謝去,太生分了。
他緊緊握著沈夏來的手,說“夏來,有你真好。”
過了沒多久,陳千聲找到了沈夏來“沈夏來,你之前不是一直在打聽有沒有人快退休了,要找人接班嗎最近我聽說了一個。”
沈夏來有些好奇“什麼工作,說來聽聽。”
其實最近有不少同學告訴沈夏來一些他們知道的,可以接班的工作。但是想要工作的人很多,競爭實在有些激烈。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四個孩子,沈夏來見過的獨生子隻有她的好朋友陳悅一人,其他都是家裡好幾個。
即便父母都是雙職工的家庭,也隻有兩個孩子可以接班,那剩下的該怎麼辦自然就得多想辦法。
寧安畢竟是市裡,價格比縣裡貴了不是一點半點,是大哥當時花的三倍甚至四倍。
這麼多的錢,還不一定能爭取到,沈夏來都有些死心了。
有的工作,就是想辦法給大姐爭取到,大姐也不可能湊得出這麼多錢來。即便湊到了,想要還,一個月還十塊,少則十二三年,多則十五六年,很不劃算。
至於陸江南,這份錢他倒是拿的出來,隨著他們兩人關係越來越近,陸江南存款這些也都不瞞著沈夏來。但還是那句話,這份錢花的不劃算。
以現在人們的看法,一千五兩千,買個寧安市裡的鐵飯碗,買個可以乾一輩子的工作,自然不虧,但沈夏來知道,九零年後,下崗潮就開始了。
像大哥這種六百塊的,不虧,但上了一千的,就有些多了,哪怕這是寧安的工作。
而且有的工作,在市場經濟後是最早受到衝擊的,比如普通小廠子的工人,百貨大樓的售貨員,他們大多失業的比較早。
沈夏來綜合了同學朋友們的各種介紹,找到了一個比較適合陸江南的工作,市裡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
這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家裡兒女都有工作,不需要接他的班。但把工作隨隨便便的賣了,他也不願意,最後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接他班的人,最起碼得是師範或者高中的文憑,他這個要求挺合理,但一下就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了。
另外,老教師還要求對方性格好,有耐心,對待學生要有責任心。
沈夏來覺得這些陸江南都很符合,唯一讓她有些猶豫的,也還是那一千五百塊。
現在陳千聲學長又介紹了新的工作,沈夏來還是想聽一聽。
陳千聲說“夏來,我家附近有個照相館,照相館的老師傅其實早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是他特彆喜歡給人照相。一旦退休後,自己沒有照相機,不能再給人照相,這是他無法接受的事情。所以,他一直拖著不退休。”
“學長的意思是,這位老師傅一心隻有攝影,他不退休也是不願意離開相機,正好陸江南手裡有一台照相機。”
陳千聲一拍手“對,我找他打聽過了,隻要有人給他一台照相機,他就把工作讓給對方,當然前提是對方會給人照相。不過,這個照相機他有要求,最好是徠卡,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大概是照相機的牌子吧。哈蘇啥的也可以,最次得是上海牌或者鳳凰牌的。”
陸江南拿著的照相機正是鳳凰牌的,隻是沈夏來聽得有些不解“學長,據我所知,一台照相機的價格其實並不是很昂貴,六十到一百元,照相館的老師傅工作這麼多年,應該能負擔的起吧。”
相比於照相機本身,膠片這些後續的花銷反而是比較大的。
陳千聲有些無奈的說“我不是說了麼,這位劉師傅特彆愛拍照,他平時的工資都自己買膠片這些,拍照花完了。這不到了退休的年紀了,也沒有什麼積蓄,他老婆解放前就去世了,後來也沒再娶,一輩子無兒無女。”
沈夏來說“這位老師傅倒是個癡人。”
“可不是,他到了能退休的年紀,就有人勸他,收一筆錢,找個人把工作接了。這筆錢他也能留著養老不是麼。誰想,人家要求就隻有一個,給他個照相機。這個要求其實簡單,就像夏來你說的,照相機又不貴。雖然買照相機得有票,但二手的,加個價二百出頭也能買到。但是,劉師傅又說,照相的水平得經過他的考驗。”
沈夏來說“劉師傅這要求到也合理,既然要去照相館上班,不會拍照怎麼行。”
陳千聲小聲說“哪裡合理啊,夏來你想想,但凡家裡有照相機,本就會拍照的,會是普通家庭的嗎人家需要照相館這份工作嗎”
“那劉師傅是不是該收個徒弟,手把手親自教”
陳千聲搖搖頭“很多人都這麼建議,因為劉師傅也沒有妻兒,就他一個人,找個徒弟,手把手教會徒弟手藝,再把工作給他,徒弟將來總會給他養老送終。誰想,劉師傅覺得這沒什麼好教的,他甚至不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拿著照相機拍出來的照片能那麼醜。”
沈夏來覺得這個劉師傅應該就是那種有攝影天賦的人,不僅有天賦,還熱愛攝影,以此為職業,一輩子都乾這行。
也不知道陸江南對這個工作是否感興趣,沈夏來決定先問問他,便說“學長,多謝你把這事兒告訴我,我回去先問問陸江南,看他怎麼想。”
陸江南沒想過去照相館上班,他倒是對劉師傅的故事很感興趣,想去見一見他,也想看看劉師傅這麼多年的攝影作品。
沈夏來說“照相館不去的話,那小學那份工作呢你想去嗎”
陸江南看著沈夏來,有些興奮的說“夏來,小學我也不去了,我猜測,我可能要被調去縣裡工作了。”
“什麼真的假的,到底怎麼回事,陸江南,你快給我講講。”
“之前我不是在寧州日報上發表了那篇文章麼。夏來你也知道,現在國家一直在提,普及小學教育是農村教育的重點,在農村要儘快的普及小學五年教育。除了國家辦學,現在也在大力的提倡群眾辦學,也就是咱們大隊小學這種。”
沈夏來點頭“是,這個我知道。”
“前幾天,有縣裡教育局的領導來咱們大隊,視察了一下咱們大隊小學的情況。還有個領導找我談了談,聽說在市裡開會的時候,有教育係統的領導表揚了我的那篇文章。”
沈夏來有些激動“真的陸江南你太厲害了,市裡的領導都看到了你的工作成績。”
陸江南說“我隻是討了個巧,大隊小學辦得比較早。而且大隊裡,很多人看在我是沈家未來女婿的份兒上,才會這麼支持我。尤其是大隊長,為了這事兒他和我跑了好幾趟公社。大隊裡那些不願意送孩子上學的人家,他也和我挨家挨戶的去勸。然後,我又寫了稿子,讓大家知道了這件事。”
沈夏來握著他的手“那也是你先做了,還這麼用心的去做,做的也很好,受到表揚是應該的,應得的。然後呢,縣裡教育局的領導還說什麼了”
“我聽他的意思,是想把我調去縣裡,然後給縣裡這麼多公社,大隊傳授一些辦小學的經驗。好讓大隊裡更多的孩子可以讀書,學知識。”
沈夏來聽了覺得很好“你已經在大隊小學做了快一年,在這中間遇到的困難也都一一解決了,如果你被調去縣裡負責這個工作,你一定能勝任的。”
陸江南說“我也想好好把這事事兒給辦成。夏來,還記得當初,我和你說我想在大隊辦小學,你說的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嗎”
“你是說,我當初問你的,現在在大隊裡辦小學,有個很方便的地方,那就是大隊裡有下鄉知青。知青們教小學生,綽綽有餘。但如果有一天,知青們可以回城了,大隊的學校又該怎麼辦呢”
陸江南點頭“對,我其實一直在想這事兒,現在的話,我不當老師了,還有彆的知青可以當。可如果知青們都回城,又該怎麼辦呢所以,我覺得,學校應該培養本地的老師。”
沈夏來說“但是本地的,讀了初中的人並不多。”
陸江南說“我現在的想法是,如果沒有知青的話,那也可以讓小學畢業的本地人來教。像咱們大隊裡,有的孩子聰明,學得快,我有個學生,去年才入學,現在已經開始學三年級的課程了。隻要五年內知青們不全部回城,那就可以給大隊裡培養一批小學畢業生。有的孩子家裡不供他們讀初中,那他們也可以回小學教書。”
“小學畢業生教小學會不會有些困難”
“也還好,可以隻教到小學三年級,這部分的課程很簡單,對老師的要求並不高。等在大隊小學上完三年級,這個時候孩子們也都十來歲,可以再去公社上學,學完四年級和五年級。”
陸江南是真正考慮過這些問題的,是希望即便他將來回城了,大隊裡的這個學校也能繼續辦下去。
他這個打算是很不錯的,把學生一分為二,簡單的入門階段在大隊小學完成,再難一些的在公社小學完成。
但沈夏來知道這事兒不像陸江南想的那麼容易。
因為市場經濟之後,不僅知青們都回城了,本地讀過些書,會算些賬的,也都會去縣裡,市裡,甚至更遠的北上廣,那裡有更多的機會,能掙到更多的錢。
可以教孩子們讀書的人離開,大隊小學沒法繼續開展,孩子們如果想讀書,隻能走到更遠的地方。
有的地方,甚至連公社的小學都辦不起來,因為將來願意來公社裡教書的人也很少。
這不是陸江南一個人可以解決的,沈夏來覺得陸江南去各個大隊,儘自己努力去辦事,讓更多孩子可以讀書,這已經很好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