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人怎麼回事,不是說尊敬他嗎,為什麼要把這種黑曆史放出來劉徹“哈哈哈哈哈哈畫下來一定要畫下來”他要收藏到自己的茂陵中去,流傳給後人一起看看
春秋時期官吏各自佩劍,是一種身份象征。秦國文化發源晚於中原,戰國時期才開始佩劍
春秋時期,吳越之地的青銅劍鑄造工藝十分發達,當時的貴族皆以佩戴吳越所產寶劍為榮。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吳王闔閭劍,吳王夫差劍,發掘出來後千年依然鋒利
秦朝一群官員忍不住笑了。這群老冤家,竟然全被挖墳了,而且佩劍也全被挖出來,十分整齊。
秦始皇陵中發掘的青銅劍已經從之前吳越銅劍的不足60厘米發展到90120厘米左右,但是根據嬴政的性格,完全有理由懷疑他的劍至少長達120厘米,也可能更長
所以拔不出來也是有原因的
後世甚至還有人做模擬實驗,用以證明劍太長,跑動的時候真得不好拔出來。
年齡大的公子公主們還能強壯鎮定,年輕
小的實在憋不住,低下頭掩飾自己想笑的衝動,憋得肩膀一顫一顫的。
嬴政
他明天就換短劍
秦始皇陵在文化上,帶給我們強烈的民族自信後,還引發了文化內卷,歐洲紛紛發文
在華夏宣布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後,希臘通訊社連著報道“1977年11月,希臘發現巨型墓葬,據推測可能是2300年前亞曆山大大帝的父親、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墓葬
意大利公司也緊接著報道“意大利曆史名城龐貝古城發掘”
馬其頓王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考古學的重大成果,意大利龐貝城,同樣是曆史名城,是歐洲近代考古的先聲。
不得不說,曾經的文明古國,在考古學上再次走到了同一高度。但是希臘與古希臘已經割裂,羅馬與古羅馬同樣分割,隻有華夏依然還是華夏。
秦始皇陵在現代也有著強烈的政治意義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正在訪華時,得知秦始皇陵被發掘的消息,激動地要求來參觀
當時秦始皇陵還沒完全發掘出來,經過特殊批準,李光耀得以來現場參觀。看到兵馬俑後,他激動地當場哭了出來,“秦兵馬俑的發現,這是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作為同一個祖宗的海外華人,哪怕他已經貴為新加坡的總理,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根。
這個消息被新聞社發布後,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看到了這個消息,激動地在世界不同的位置不斷地跟其他人介紹“這是我們的秦始皇陵是我們的兵馬俑”
秦始皇陵讓全世界的華人更歸心,對華夏文明有了更高的認同感和民族自信
它還差一點導致國際爭端
秦始皇陵一發掘,工程浩大無法掩飾,聞風而來的美國人立刻打起了壞主意。
幾位來得最快的美國人來到施工現場,對忙碌的工人說“我們可以去坑中幫發掘人員拉幾車土
工人沒有多想。
此時還沒有博物館,也沒有官方將現場保護起來,場地是開放的,挖掘現場大家忙得團團轉,人手不夠用,而且被挖出去的土也沒什麼作用,還以為外國人也學活雷鋒,允許了。
美國人擼起袖子去挖土倒在車上,再開車拉出現場,看起來十分勤快。
誰知道他們並不是一兩人來,組團來。而且彆有用意。
這邊有人在忙著挖土拉土時,另一邊有人在拍照,寫作一條龍。
第二天國際雜誌上就多了一張美國人挖土的照片,以及“華夏發掘兵馬俑離不開美國的幫助”“華夏是否是獨立挖掘,到底有沒有外國參與”等等標題。
天幕下,剛被海內外一條心的華人感動到的古人罵道
無恥小人“陰險至極”“這美國真是蠻夷之邦,儘會使些奸計”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另一位美國人的到來才改善這位就是美國女記者、自由撰稿人奧黛麗托平
奧黛麗很親華,曾經帶著家人前後來華三次之多,那時候國際形勢可是很亂,來一趟都不容易
她看完兵馬俑,激動地冒雨采訪考古學家,然後激情之下寫出了一篇長達1萬多字的長文秦始皇帝大軍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考古發現,文辭華美地盛讚秦始皇陵,並且把它發表在了國家地理上
嬴政嘴角一翹一萬字,可以,夠真心。
他突然挑剔地看了一眼趙高,彆看趙高會拍馬屁,但是一萬字的長文吹捧,肯定不行。還是後人更真心。
趙高
一萬字啊
公子公主們佩服地看向父皇,沒想到後世連外邦人也這麼喜歡父皇。
這是世界上第一篇關於秦始皇陵的報道
因為國家地理的特殊地位和崇高聲譽,這一篇文立刻火了,也讓美國人和全世界人對秦始皇陵大感興趣,蜂擁而來
“一萬字”劉徹捏起拳頭,他不酸,他真得不酸。“誇個陵墓寫什麼能誇出一萬字來”
上林賦才多少字
劉徹“司馬相如。”
“臣在。”司馬相如心裡一個激靈。來了,該不會又來了
劉惡毒甲方徹朕的茂陵賦不能少於一萬字。
司馬相如
蒼天啊,怎麼又來
但是他能怎麼辦,帝王的命令他也不能拒絕。司馬相如強忍心中的痛苦“遵旨。”
與此同時,幾乎各個時空都開始卷起來。
1978年,法國前總理雅克希拉克來到秦始皇陵,受到極大震撼,他讚美道“世界上已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跡。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華夏。”從此,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名聲在東西方都流傳開來
但是對於這個稱呼,美國人表示不滿意
“什麼,法國總統去了”美國總統看到新聞十分憤怒,“兵馬俑歸於第幾奇跡,隻有美國才有資格,這是挑釁
他們不止是說說,很快就付出行動。
1979年4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迫不及待抵達北京,短暫小住後直奔秦始皇陵,然後得出“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跡”的結論。
7月,美國參議院傑克遜又來,揮毫留下自己的墨寶“埃及金字塔隻有一座獅身,但是秦兵馬俑千姿百態,成千上萬。”
8月,副總統蒙代爾也來了,補充說明“這才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來這裡看一看。
扶蘇
這美國人是不是有點毛病
隨後,美國的前任或者時任總統卡特、裡根、尼克鬆、克林頓先後來秦俑博物館。陸海空三軍數十名高級將領前來。空軍少將克裡斯迪維率領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組成強大的訓練觀察團集體前來
“不對”扶蘇反應過來了。”他們是在偷師
如果說一開始總統們的話語看起來像是意氣之爭,到後麵來的全是將軍,甚至直接把軍隊都拉過來,就暴露出他們真正的意圖。
天幕之前特意重點介紹兵馬俑的軍陣,對後世各方麵都有影響。
這美國隻有兩百年曆史,肯定也沒有這種軍事上的曆史,他們過來根本不是表現出來的意氣之爭那麼簡單,是來學習華夏的軍事知識。
扶蘇突然感覺一陣心驚。
他生在大秦,見多了大秦銳士。作為嬴政的長子,也擁有著最頂級的教育資源。
這也就讓他並沒有覺得大秦的軍事有多麼珍貴
厲害不是理所應當的嗎,軍功製讓士兵能征善戰,不是很正常嗎
直到現在才知道,大秦的軍事,原來強到讓海外強國組團來學習的珍貴。
“朕的皇陵,蠻夷之人豈有資格命名。這是大秦的奇跡,是華夏的奇跡。”嬴政冷眼看著,給出了自己的宣言。
“至於那美國,現在他們學大秦,誰能說大秦沒有去學他們的機會。”
隻要大秦能綿延千年,能遇到美國,保證能給它一個深刻的教訓
但是首先,得先把大秦延續千年。
嬴政想到這裡,這個真正讓他頭疼的事,不滿地看了一眼扶蘇。立他當太子,還是不夠但是再看看其他公子,更差勁了。
扶蘇父皇滿眼的嫌棄是怎麼回事
對比之下,項羽輸的不冤
美國建國兩百年,知道取人所長補己所短。項羽還是將軍世家,剛愎自用,來到鹹陽後直接火燒鹹陽宮,火燒始皇陵,不僅焚毀了鹹陽宮藏有的百家書籍,還毀了始皇陵墓中許多珍貴的文物
項羽帶著大軍進入鹹陽時,表現得完全不像是一個世家子弟的將軍,到處燒殺搶掠,與盜匪沒什麼兩樣。
“都給我殺”皇室子弟被殺戮殆儘,子嬰儘管投降了也被項羽親手所殺;“都給我砸了”鹹陽宮被一番口,書籍珍寶一個不放過。“都給我燒了”鹹陽宮、秦始皇陵都被項羽放了大火,燒了足足十天。
70萬人費儘38年心血建造的陵園,在大火中變成一片焦土瓦礫。這樣的慘狀,在後世考古學家發掘時也能看到焚燒的痕跡。
這是始皇陵遭遇的第一次毀滅性的災難,也是最大的一次
這一次火燒,導致的不僅僅是書籍被燒毀後文化出現了斷層,百家的許多技藝失傳,後世對百家隻聞其名不知道其思想內容。也導致了始皇陵中的許多工藝失傳
百家發出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學派的憤怒“項羽是誰”秦始皇都還沒燒儘百家書,這項羽一燒一個都不放過,這燒的是書嗎,燒的是華夏的文明根基
而這一次並不是最後一次
嬴政的心一沉,難怪他覺得墓裡太空了,還以為是後世人隻對兵馬俑感興趣。
看來,可能是珍貴的東西已經被盜走,隻剩下這
巨大的兵馬俑帶不走看起來也不值錢才留下來。
唐末黃巢起義,秦始皇陵被第二次洗劫。清朝滅亡後,陝西軍閥再次盜走大批珠寶
戰爭期間,西北軍隊為了抵抗攻擊,以秦始皇陵為製高點,在封土四周挖掘戰壕戰鬥,戰火再次焚燒,火藥讓這裡千瘡百孔,雪上加霜
李世民看始皇陵的故事怎麼都能被創到他更慌了,唐末的起義軍連始皇陵都不放過,那大唐的帝王陵呢
“黃巢是誰”剛說完,李世民知道自己是衝動了。這個人現在沒準還沒出生,說不定是安史之亂後的事。
想到安史之亂,李世民更心痛了。“不,下令嚴禁民間盜墓。”雖然知道末年時期可能律令也不管用了,但是下令總比不下強。
啊,心痛
李世民皺著臉,這一次,是想到了自己的陵墓。按這個順序,秦朝講完了就是漢朝,三國一般被掠過,那就是隋唐
“快,傳太醫。”李世民覺得,自己需要太醫在一旁守著才能安穩看完大唐的帝王陵故事。
始皇陵青銅劍出土千年至今不生鏽,在於表麵那一層特殊的鉻鹽氧化處理技術隨著青銅劍退出曆史舞台,這個技術也失傳了直到近現代,德國人重新發明化學鍍鉻技術,取得了專利權
工匠們痛心疾首“明明是我們打造的,怎麼被蠻夷搶走了”
他們不懂什麼事鉻鹽氧化,但秦始皇陵中的劍明明是他們創造的,那什麼技術怎麼後世子孫沒學到,還被外邦人拿走了
比如塗料。二號坑發現的彩繪陶俑中,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紫色顏料紫色矽酸銅鋇,目前在自然界中沒有發現。這就說明,秦朝已經有了運用化學合成手段製造顏料的技術
可惜,同樣在後麵已經失傳
到現代,矽酸銅鋇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在合成超導材料時才偶然得到秦代的工匠可能不知道這個技術有多重要,也不知道紫色顏料在古代有多珍貴
工匠他知道啊,他不就因為這個技術才被始皇帝看上,從民間選入宮中的嗎但是矽酸銅鋇是什麼是他用得染料,還是染料中的某個東西
第一次,工匠有了自己學的技術依然不夠用的感覺。他想,聽說墨家很懂工匠,不如去問問他
們
不隻是齊國齊桓公好紫色,秦漢同時代的羅馬人也好
屋大維皇帝是紫色愛好者,規定隻有皇帝、貴族、元老院的長老才能穿紫色。埃及女法老克裡奧佩特拉一世也極其喜歡紫色,自己的衣服和臥室的窗簾全是紫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也規定,隻有皇室近親才能穿紫色
其實,華夏古代也重視紫色。
漢代有金紫綬印,唐代有朱紫大員的說法,還有紫氣東來的祥瑞說法,都能說明紫色對身份的象征。
“女法老,女王”天幕上又來了幾位女法老、女王,這讓扶蘇感覺其他國家的女性皇帝果然很多。
“女人才喜歡鑽研顏色。”公子高看著天幕上的女子皺眉。嬴政淡淡問道“齊桓公很差嗎”問得公子高啞口無言。
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就算晚年跟趙武靈王一樣糊塗,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的能力。
羅馬人製作紫色顏料的做法挺神奇的,是用一種產自地中海的海螺“染骨螺”
那時沒有人工養殖技術,海螺全是野生捕撈,為了從海螺中提取“提爾紫”,染料師們需要一個個地敲開海螺貝殼,提取能分泌紫色色素的粘液。取出後再將粘液會放在太陽底下曬一段時間。時間還需要把握好,如果太久太晚都會影響顏色的深淺程度。
要從25萬隻染料骨螺中,隻能提大概1417克染料,才能夠染一條羅馬長袍。而且海螺有一種很大的海腥味,隨著晾曬的時間不但不消退還越來越重
一聽就很有味道對不對
就這樣他們還喜歡紫色,貴族以能穿上紫袍為榮,可見到底有多喜歡天幕上放出了一幅幅油畫,油畫裡都是身穿紫色服裝的貴族。不同的紫色,深紫色,淺紫色。
不同的貴族,男性,女性。
這是古人第一次看到西方的古典油畫,是另一種風格的寫實,不由啟發了許多工匠、畫家,甚至愛好藝術的貴族。
除此之外,秦始皇陵還有許多後麵幾乎失傳的技術,這裡時間有限,不說明了,大家有機會親自去看看
秦始皇陵開創了依山傍水的陵墓風格,漢朝基本上也延續了下來漢承秦製,漢朝方方麵麵都繼承了大秦,生前是,死後也是所以也有人戲稱,劉邦是漢朝虛假的開國
皇帝,嬴政才是漢朝真正的開國皇帝
嬴政坐直身子“劉邦,漢朝開國皇帝”很好,又知道了一個好消息。
嬴政還算是劉邦的偶像呢,劉邦還在沛縣時,看到嬴政巡視,說“大丈夫當如是”,然後向偶像學習,成為了另一個皇朝的創立者。
老劉家不得不感謝一下始皇帝,不是那一次偶然的路過,劉邦可能還在沛縣白天當亭長,晚上鑽寡婦屋子
荊咕把自己都說笑了。
漢高祖位麵的劉邦後世對他惡意這麼大嗎怎麼光記得他跟寡婦的那些事了。
嬴政則是不可思議這種人還能成為開國皇帝“傳人去沛縣,把那劉邦找來。”
不管到底是什麼人,先抓到麵前看過再說。
當然,這是開玩笑,事實上劉邦作為和朱元璋一樣,我國古代唯二得位最正的帝王,老劉跟朱八八在現代還是很受大家喜愛的
反正他們功績太大,教科書裡都有,那當然要聊一些教科書裡沒有的八卦沒錯,大家都是樂子人
劉邦又覺得可以了“唯二得位最正的帝王,嘿嘿,小娘子有眼光。”原來是太喜愛了開玩笑,行,自己後世子孫,開就開吧,這小娘子聽聲音估計比自己女兒還小
呢。
“功績都寫進教科書裡了”朱元璋緩過勁來,終於高興了。
難怪天幕老罵他,原來是因為功績太大大家都知道。功績太大,光環之下,那些黑曆史就像燭光裡的飛蛾一樣,又討厭又醒目,讓人無法忽視。
“秦始皇都能是千古一帝,朕為什麼不可以”
明成祖位麵的朱棣也在說“千古一帝啊,真是讓人羨慕的稱號。”連陵墓裡的一塊磚都當寶貝,還以為是盜墓,原來是各種寶貝,羨慕死了。他也想
皇帝也開始卷起來。
至於真正不喜歡的,名字刻入什麼國恥的皇帝,不想提,提了都覺得晦氣沒被提到的大部分皇帝晦氣
沒想到沒被罵的隱形人竟然這麼被嫌棄,這皇帝當不好,當朝不一定被罵,但是後世可是罵得肆無忌憚。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就是漢朝帝王陵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