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四大發明與工業革命7_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 > 第 77 章 四大發明與工業革命7

第 77 章 四大發明與工業革命7(2 / 2)

元朝建立後不到百年,起義軍遍地,真正的農民起義軍朱元璋用火器將成吉思汗的後裔趕回成吉思汗起兵的草原。

洪武年間,朱元璋聽到天幕提起自己,頗為得意。

“火器當然好用,鄱陽湖之戰,朕靠火藥擊敗陳友諒,蘇州之戰,朕靠火銃擊斃張士誠兄弟張士信。”

所以他不但重賞獻上火器的民間火器專家焦玉,讓他繼續監製火器,還在登基後繼續研製發展火器。

洪武時期的火器製造水平,在當時的世界時首屈一指的。

官府規定,每一百戶,火銃手10名,刀牌手20名,弓箭手30名,槍手40名,火銃兵已經占到步兵病重的十分之一,整個大明軍隊裝備的火銃高達18萬支。

永樂年間的朱棣同樣自信。

“朕的神機營也不比父皇差”

神機營下有神槍、快槍、單眼銃、手把銃、盞口炮、碗口炮、將軍炮、單飛神火炮、神機箭等,專門有對應的士兵專習槍炮。

而且,神機營比16世紀西班牙創建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火槍兵建製。

在明朝永樂年間,火銃的月產量達到8387支,年產量上萬,火器兵種達到步兵總編製的三分之一。

到明朝中後期,除了京軍十萬大軍有六萬火器手,邊軍也有大量火器,民間的民兵同樣開始有火器,論火器普及絕對不低。

但是為什麼明朝火器這麼強大,後麵還要學習西方的佛郎機,仿製西方的紅夷大炮呢

當然是因為,開始落後於西方了。

朱元璋的笑容開始消失。

天幕真得是,就不能讓自己驕傲久一點嗎。

然而這樣的落後,同樣與朱元璋有關係。

一統天下後,朱元璋被當做“神物”

dquo”

1593年,萬曆年間火藥庫爆炸;

1626年,天啟大爆炸。

1629年,崇禎大爆炸

明朝的京師火藥庫不斷爆炸,每一次都是驚天動地。

曆史上諸多猜測,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工部王恭廠的火藥庫爆炸,而爆炸的原因與宋朝時期技術發展研製不足不同,是因為官吏腐敗,導致當時的火藥儲藏條件惡劣,管理出現很多漏洞。

比如天啟大爆炸,當時因為倉庫管理不善,火藥受潮結塊,有不懂的小吏竟然想用斧頭把火藥劈開,一斧頭下去,摩擦出火花,直接點燃了倉庫的所有火藥,來了個連環大爆炸

總而言之,其實不是“炮禍”,是“人禍”。

土木堡之變後,於謙臨危受命,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這一次戰役中,神機營立下大功,也先的弟弟被槍炮打死。

從此,大明開始再次重視火器技術,火槍火炮成為了明軍的主要武器。

可惜,終究是遲了。

當葡萄牙的佛郎機大炮傳入時,大明這才發現,自己的火器已經落後於西方,開始仿製佛郎機。

天啟年間,紅夷大炮傳入,大明開始仿製紅夷大炮。

從發明創造到仿製購買,可以看到明朝的火器,其實是不如宋朝的。

官辦最大的缺陷,就是一切火器是否得到發展並不是取決於火器是否厲害,而是取決於帝王的喜好。

官辦的軍器監並非沒有人才。

嘉靖年間,曾銑從山東調任三邊總督。

這位總督對火器很有興趣,發明了地雷,親自主持研製火器,還研發出火車地炮各種火力強大的大型火器,想要收複再次被蒙古占領的河套地區。

但是還沒等到他一展身手,曾銑死於嘉靖和嚴嵩之手。

他死後官吏去抄家,才發現他家徒四壁,自己所有的私人錢財都拿去研製火器。

明朝嘉靖年間,朱厚熜在後宮,一身道袍不像皇帝更像道士,端坐在煉丹爐前,閉目修道。

小太監低聲前來傳訊“陛下,曾銑上奏折請複河套疏。”

跟隨帝王喜好,同樣穿著一身道袍的嚴嵩看著朱厚熜閉著眼睛沒聽到一般,主動揮退小太監“陛下在煉

丹,

無事不要打擾。”

沒隔幾天,

又有人前來。

這一次,不止是小太監,首輔夏言一起跟來,虎視眈眈地看著小太監把折子遞上去。

小太監再次遞上折子“陛下,夏首輔支持曾銑再上重論複河套疏。”

朱厚熜微微皺了皺眉,夏言怎麼也摻和進來

嚴嵩瞅著朱厚熜的臉色,迅速批評道“陛下即將得道成仙,說這許多雜事作甚”

朱厚熜睜開眼睛,冷冷地看了過來。

“所為河套之事”

嚴嵩連忙道“陛下,收複河套會輕啟邊釁,導致戰亂興起,民間死傷無數,百姓民不聊生,實在是勞民傷民啊”

夏言早有準備,嚴詞厲色“河套地區乃是我大明養馬重地,若是不收複回來,大明戰馬都不夠用。”

嚴嵩卻道“大明有神機營,有火器火炮,有沒有馬匹無足輕重。”

這一句話夏言讚不讚同不重要,重要的是,說到了朱厚熜的心裡。

朱厚熜沒有言語,伸手去接過折子,打開翻看一番,隨手扔到一邊“朕會考慮。”

然後再次坐到丹爐前,意思很明確,閉門謝客,夏言可以走了。

夏言氣衝衝的離開,見到等待的曾銑還安慰“老夫一定會再次遞折子,一定要把河套收複回來”

但是,夏言注定是做不到,他自身都難保。

嚴嵩為了徹底擊潰夏言,誣告曾銑“掩敗不奏,克軍餉巨萬;賄賂夏言,意求加官進爵。”。

此後,首輔夏言被罷免,曾銑被捕。

明知曾銑無罪,百姓都在為之喊冤,但是礙於嚴嵩和嘉靖的權勢,主持刑獄的三法司沒有以律論斷,而是揣摩著帝王心思,以交結近侍將曾銑斬首,將曾銑妻、子流放二千裡。

當時天下人為之喊冤,把此案評為“千古奇冤”,將曾銑此案編成戲曲盤夫索夫,成為名劇,傳唱千年,在戲曲中一次次痛罵嚴嵩和朱厚熜。

剛剛在郊外被地雷炸的一身土和火藥,狼狽不堪的曾銑看著天幕,慢慢張大嘴巴,噴出一口黑氣。

“咳咳”

“子重,你出名了”一起研製火器的工匠與他多次合作後,親密無間,沒有身份的芥蒂,以友人相稱。

但是一想到友人的出名一半因為火器,一半因為冤案,工匠就為他憤怒。

“可恨那嚴嵩,竟然如此誣陷害死你”

曾銑想起朝堂上的黨爭,一陣陣無力。

“是啊,我研究再厲害的火器,用不到該用的地方,又有什麼用。”

他連人都沒了,火器哪裡會得到重視。

工匠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幫助曾銑,卻又感到一陣陣的無力。

他不過是一個匠人,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若是你換個朝代,肯定能得到重視。”工匠隻能抱著幻想,“天幕說過的秦漢和唐宋,那唐太宗知

人善任,對百官武將也好,你若是生在大唐,恐怕不會是這個下場。”

大唐時期,李世民同樣在遺憾。

“地雷啊又能製火器又能打,還為官清廉的大將,來大唐啊”

聽到如此人才還來不及發揮實力,就因為政治鬥爭被誣陷害死,李世民比自己被冤枉還心疼。

雖然他已經有貞觀群臣,但是人才這樣的寶貝哪裡會嫌少,他還想要更多。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不夠,來個二百四他也可以

要是大唐有這樣的人才,他還弄什麼渭水之盟,突厥來了渭水一個也彆想離開

幾百年後,擁有更強大火器的明朝,被人數不到一百萬的草原民族女真給亡國。

而曾銑那兩份寫給嘉靖皇帝的奏章,被清朝皇帝極為重視,將之收入皇明經世文編,成為了禁書。

曾銑聽到這話,差點給氣笑了。

他大逆不道地第一次罵起了皇帝“這什麼狗皇帝,一個不如一個”

明朝的皇帝不重視還誣陷處死他,清朝的皇帝過於重視然後把他的奏折列為禁書,都是什麼毛病

他怎麼就遇不到一個正常點的好皇帝

曾銑突然能明白為什麼宋人願意為軟弱的宋朝皇帝赴死了,軟弱歸軟弱,宋朝皇帝好歹還算開明。

更重要的是,對比一下現在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曾銑覺得亂搞兵陣圖的趙光義都是可愛的好歹為了證明自己,趙光義一直很勤政

朱元璋氣了一次又一次,心理強大了很多,好歹沒有被氣暈過去。

“貪汙腐敗皇帝都不上朝,沒人管了,哪裡能不貪汙”

這一次,朱元璋已經沒有隻顧著罵貪官,進步的開始罵子孫。

“上行下效,皇帝懶政,下麵的人懶得官吏,難怪火藥受潮都沒人管”

那麼多火藥,一次次的爆炸,一個個火藥廠浪費了多少火藥啊

朱元璋生性多疑,甚至眼神陰沉的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些官員怕貪汙的事情敗露,故意要把罪證消滅在爆炸中。

這是火器不如人嗎不,女真的建立者努爾哈赤甚至是被袁崇煥用紅夷大炮的開花彈炸死的。

除了努爾哈赤被打死,女真人死傷近2萬,明軍僅僅200多人陣亡。

寧遠之戰後,女真人對寧遠無計可施,於是遷怒覺華島,把全島萬餘軍民集體報複性屠殺。

此話一出,清朝的氛圍就有些詭異了。

因為對於努爾哈赤的死,清朝多次篡改史書,許多帝王的死充滿了疑點,語焉不詳。

比如最出名的篡改史書,就是乾隆帝。

後世是結合曆史學家、文學家張岱的書籍,和當時就在寧遠的朝鮮使節李星齡的春坡堂日月路來證實,努爾哈赤可以確認是中炮了。要麼是當場炸死,要麼是開花彈的殘留導致傷勢感染而死,

總之一定與寧遠戰役的大炮有關係,

且一定是死在女真人官方宣布的死期之前。

而且從此之後,

清朝就算繳獲了紅夷大炮,也不願意使用“開花彈”,或許也與努爾哈赤的死亡有關。

天幕明目張膽說努爾哈赤的死因是被袁崇煥炸死,還因為戰敗遷怒覺華島搞大屠殺,弘曆再如何無能狂怒,現在不得不考慮更深遠的問題漢人會不會記仇造反。

“各地嚴厲督查百姓,禁止民間研製火器,禁止民間聚集,禁止民間抄錄天幕內容”

弘曆不管西方火器如何發達,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江山必須穩固,不能因為天幕被顛覆。

但是他沒看到的是,朝堂之上有些漢人大臣的臉色也在微微變化。

民間或許沒條件沒膽子去研製火器,但是大臣呢,貴族呢

努爾哈赤都能被大炮炸死,其他皇帝呢

努爾哈赤戰死之後,女真人轉換方向,開始用輿論攻擊將領袁崇煥,買通大臣,散布謠言,導致當時大明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相信袁崇煥是漢奸,甚至讓他淩遲而死。

這是曆史的倒退,也是亡國的必然。

這是政治決定軍事,腐敗的統治,帶來的軍事的落後。

在西方,因為火器的到來,國王們開疆拓土,正是大殺四方的時候。

國王們重視火器,也重視軍士,西班牙女王、英國女王等都曾經在戰爭前夕親自慰問軍隊,送去各種物資。

曾經的騎兵高高在上,後來的新式火槍隊依然很受重視,都是國王的座上賓,會親自宴請和嘉獎。

這一次,劉徹很自信。

“禮賢下士,重視將士,朕也可以”

隻要大漢的將軍能打敗匈奴,彆說封侯拜相,讓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可以

西方在快速進步,東方在乾什麼

明朝打敗了元軍後,大力發展火器。

清朝打敗明朝後,第一件事就是改名。

清朝人繳獲紅夷大炮後,雖然也在使用,但是覺得“紅夷大炮”的“夷”是在諷刺大清,所以改名為“紅衣大炮”,讓人以為這是華夏本土的東西。

但是“紅夷”本身就是外來文化的象征,指的是紅頭發的荷蘭人。

華夏對外交流的最初,最開始對西方人的蔑稱是“紅毛綠眼”,到了近現代因為西方人強大才開始稱呼對方“金發碧眼”,稱呼的轉變也反映著國力的轉變。

清軍剛入關時,滿清君臣便下了決策

“漢人更擅長技術,若是研製火器反清複明,於我大清有威脅。”

“民間收繳火器和兵書,地方政府也嚴禁火器。”

到康熙年間,康熙帝將子母炮僅供給八旗,其餘各省都嚴禁造火器;

雍正時期,除了盛京、吉林和黑龍江外,把各省的子母炮全部收繳交到兵部。

同時,清朝還在民間收火器,乾隆年間收繳的鳥槍、火銃多達43666支,清廷獲得了絕對的武器優勢。

在民間的火器研發技術上,清朝不僅大興文字獄,還把所有涉及軍事的科技書籍列為禁書。

比如武經總要武備誌,宮廷據說有備份,但是備份絕對不會流向民間。

以致於後世研究清朝前期的書籍中,大量的兵書沒有一本討論火炮。

嬴政感覺很不可思議“被人用開花彈打敗了不是更應該研究嗎怎麼能直接棄之不用”

如果都這態度,那趙武靈王還搞什麼胡服騎射,趙國也曾經被胡人打的不輕,學了胡人的胡服騎射反過來按著胡人摩擦,這就是學習敵人的長處變得更強。

明朝,不允許民間研究,後來開放了。

清朝,不允許民間研究,後來學習西方還想著“西學東用”,學習西方的技術,不學習西方的體製。

但是落後的是技術嗎不,落後的本來就是體製

清朝皇帝在收繳火器的時候,歐洲的工業革命催生了武器革命,從此擁有了現代化軍隊,戰爭模式開始進入全球範疇。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那隻顯眼的假獅子是隔壁學院的 混在異界撿破爛 啥?我的藍牙連著現代農科院! 我的地脈視覺破儘天下龍穴 慘了,那老登是我爺爺秦始皇? 假千金被逼下鄉?隨軍成科研大佬 七零:冷麵軍官被鹹魚大佬拿捏了 看見彈幕開始攻略竹馬軍師 穿成炮灰真少爺,科舉帶飛全族 清穿:格格擺爛後被四爺寵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