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路易莎奧爾科特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傑曼鎮。路易莎有一位很不靠譜的父親,布郎遜奧爾科特。
布朗遜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哲學家、學校改革家和烏托邦主義者。他一生沉迷於對理想的追求,以至無力擔負家庭生活。養家的責任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而後又落到他的一女兒路易莎奧爾科特身上。
為了養家,路易莎不得不從小就開始出去做工,去小學教書,還當過家庭教師,當過女裁縫、護士,做過洗熨活,15歲時還出去做過傭人。
在天幕的不同位麵,不少平民家的女子受到了啟發。
“原來,不止是貴族女子可以寫書嗎”
江蘇金壇,賀雙卿錘著酸痛的身體,看著路易莎的人生,眼裡就是一陣陣感同身受的淚水。
路易莎這麼辛苦,跟她一樣。
她七歲時就開始獨自一人跑到離家不遠的書館聽先生講課,那位慈祥的先生也不趕她,慢慢認識了許多字。
但是這樣的生活,在父母去世,舅舅將她嫁給農戶周大旺之後,一切都變了。
婆母潑辣,丈夫比自己大十幾歲,是一個糙漢,根本不懂詩詞,完全向著自己的母親,一起虐待她。
她還感染上了瘧疾,若不是靠著娘家帶來的紙筆,寫些詩詞寄托哀思,恐怕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賀雙卿眼裡含著熱淚若是她能夠靠著寫作養活自己,哪怕頂著世人的非議被休,她也能一個人活下去
但是路易莎忙碌之餘也沒有放棄對愛好的追求,她10歲時便已熱心於業餘戲劇演出,15歲時寫出第一部情節劇,21歲開始發表詩歌及小品。
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議她寫一部關於“女孩子的書”,路易莎就根據自己孩提的記憶寫成小婦人。
小婦人講述的是美國內戰期間一個家庭四個女孩的故事。
內戰期間,馬奇先生遠赴戰場做了隨軍牧師,四個女兒和母親在家裡過著清苦卻堅強樂觀的生活。
馬奇家的女人們雖然生活貧窮,卻依然樂觀善良。
主角是四個女兒,各有自己的性格和理想。
大女兒梅格生性愛美,對戀愛充滿憧憬;一女兒喬獨立自主,矢誌成為作家;三女兒貝絲則是傳統乖乖女,柔弱而惹人憐愛;小女兒艾米則鐘愛繪畫。
故事追隨這四位女性由女孩成長為小女人的歲月,講述了她們不羈的愛情經曆及她們各自追尋不同理想與歸宿的過程。
路易莎為了
養家,以寫作為生,後來同樣終身未嫁。小婦人中的主角喬,即以她本人為藍本。
清朝的江南地區,繁華富庶之地,一戶大家庭裡,一位老學究看著一個又一個終身未嫁的女子,想到了大清也有了這麼多不願意嫁人的自梳女,頗為不喜“這些女子,一個個大逆不道,怎麼不婚不嫁”
但凡她們有個可靠的父親,能養活妻兒,至於不嫁人嗎”老夫人頭發花白,眼神傷感,聯想到了自己,“誰家好人家的女子,是要從小做工養活爹娘的。”
“哎”
老學究頓了頓,嘖地嫌棄一聲“這些西方的男人,怎麼一個個不像樣子。”
他的夫人冷冷瞥了他一眼“咱大清的男人,難道都是個好的”
這老學究,若不是有家族兜底,難道靠他整日花天酒地、一生也沒當官當出個什麼名堂來,就能養活家人
好歹,大清有宗族,宗族有祭田,就算外麵鋪子裡生意差了,隻要不遇到災年餓不死。
但也不過是大家族,若是勢單力薄的,還不是倒黴。
老婦人想起自己衰落的娘家,就是一陣哀歎。
自己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誌大才疏的,天幕說得這些,她就是親身經曆。父親自己不成才,就靠賣女兒,她們一家四個女兒,誰不是賣了個好價錢。拿自己的幸福,換取父親的前途,但是現如今又能有什麼前途,還不是就
大家能想象嗎這是同時代的西方女作者的作品。
同時代啊
看看我們在寫什麼,再看看西方人在寫什麼,要知道在華夏有文字有文明的時候,他們還在黑暗蒙昧時代,就在百年內突飛猛進
這些各種風格、各種類型的小說,都是同一個時代的女子所寫,讓人想否認女性文學的輝煌都會被自己人批判。
“我們的確是差了太多。”
最後,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慨。
漢朝時期,卓文君在家中忿忿不平“都怪後世對女子的限製太大”
卓文君最近正在為司馬相如的移情彆戀生氣,終於發現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回到卓家陪伴父親,讓卓父倍感欣慰。
此時他難得說一句公道話“何止是女子,男子限製同樣大。看看那元明清的男人大部分都是複古,不斷地翻作漢唐文學,就知道有多不自由了。西方人寫小說賺錢,明清寫那些複仇之類的小說恐怕會要命。”
卓文君猶豫“那總不能,隻寫那什麼豔情小說吧,也太”
卓父笑道“以前或許是,現在天幕這麼一對比,你放心,不說後世,我朝肯定百花齊放。”
卓文君臉上閃現出躍躍欲試。
卓父了解女兒,鼓勵道“天幕都誇過你是才女,為你打抱不平,你為何不自己寫作司馬相如憑借幾篇吹捧皇帝的文就能青史留名,難道你比不過他”
若是說原本還有些擔心自己寫不好反而是誤了自己名聲
,聽到不如司馬相如,卓文君立刻來氣了。
“我豈會不如他寫就寫,我偏要比他寫得好”
卓父眼裡閃過一絲笑意,嘴上故意刺激你寫出來再說,不然,為父隻當你是說大話,轉頭又去找司馬相如求教。”
“女兒才不會”卓文君越發生氣,“天幕一結束女兒馬上寫”
卓父點頭“好,為父看著你寫。”
他想看著女兒寫作,看著女兒能自立起來,這樣哪怕自己去世後司馬相如再次移情彆戀或者因為高升勢大欺負女兒,文君也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
現在他算是想明白了,再多的家財、再多的奴仆,也沒有女兒自己有才華、有能力來得有用,還是得讓女兒自立起來才是最可靠的。
還有一些女文豪不是在清朝時期寫出代表作,但是是在清朝時期出生,比如意識流作者,弗吉利亞伍爾夫。
1882年,弗吉尼亞伍爾芙出生於英國,她是英國女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一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裡派的成員之一。
她的著作非常多,有11本小說,9本隨筆。最知名的小說包括牆上的斑點、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雅各的房間等。
還是這一時期,誕生了世界上的“推理三女王”。
阿加莎克裡斯蒂,1890年誕生,英國著名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代表作品有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等,作品曾被多次搬上銀幕。
阿加莎克裡斯蒂被譽為舉世公認的推理小說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銷量逾10億冊,而寫還被譯成百餘種文字,銷量亦逾10億冊。她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的筆名出版的小說。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一群身穿不同華麗服飾、但是明顯都是體麵人的客人,被人邀請到了同一座孤島上,當他們進入邀請的莊園,天幕突然響起詭異的童謠
“十個小兵人,外出去吃飯;一個被嗆死”
一位客人用餐時,突然被嗆到,咳嗽著咳嗽著,直接倒在桌上沒了呼吸;
“一個睡過頭,還剩八個人”
看起來安靜安全的深夜,一夜醒來,又有一位客人在睡夢中死去;
“一個被蜇死一個葬魚腹一個遭熊襲一個被曬焦,隻剩一個人”
莊園內部,恰好有十個小兵人,而客人也恰好十個。
每一天,有一位小兵人倒下,一位客人以童謠裡描述的死亡方式死去。
“我要離開這裡我要離開這座孤島”
死亡在不斷蔓延,客人們越來越恐懼,想要離開,卻發現身陷孤島根本無法離開。
“這個小兵人,孤單又影隻;投繯上了吊,一個也沒剩。”
最後一位客人,絕望中掛好上吊繩,踩著椅子站上去,最後把椅子一腳踢開。
2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十個客人,無人生還
那麼,凶手是誰
無人生還創作了一個懸疑寫作的經典模式“孤島模式”,“童謠殺人模式”,不論是懸念的設置、情節的推進、氛圍的渲染、還是最終結局的揭曉。都可以說達到了同類型小說中的一個巔峰,也成為後世的推理小說不斷模仿、反複推崇的經典之作。
“這個有意思,學到了。”
大唐,狄仁傑兩眼冒金光。
他也審過案子,也懂刑律,怎麼後世光誇宋朝宋慈,都沒他什麼事
想想宋慈的洗冤集錄再想想自己,狄仁傑認為,是自己沒有作品。
但是天幕這個讓自己很受啟發,他也可以寫得嘛,這種故事看起來比枯燥的法醫書籍有趣多了。
1893年,多蘿西塞耶斯出生於英國牛津,女推理小說大師,與阿加莎克裡斯蒂和約瑟芬鐵伊並稱推理偵探三女王。她的主要作品有烈性毒藥、五條紅鯡魚、索命、絞刑人的假日、九個裁縫等。
多蘿西塞耶斯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她的代表作“神探彼得溫西勳爵探案係列”共計11部長篇小說和4部短篇故事集,故事集裡包括21個短篇故事。
1896年,約瑟芬鐵伊出生。約瑟芬鐵伊原名伊麗莎白麥金托什,她也是“三女王”中最特立獨行的一位。和她齊名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多蘿西榭爾斯都是大產量、行銷驚人的作家,約瑟芬卻窮儘一生之力隻寫了八部推理小說,八部水準齊一的好小說,她也是推理史上極少數一生沒有任何失敗作品的大師。
約瑟芬終身未婚,可謂是將所有的熱情都獻給了文學。
不少才女感覺受到啟發。
“原來想要高產,首先得不婚。”
賀雙卿越發堅定要和離的想法,以婆母如此刁難和丈夫的虐待,自己繼續待在婆家遲早沒命,還不如和離了專心寫作。
哪怕自己身患瘧疾,生命最後幾年或許也能多寫點作品留下來,免得白來人世間一趟。
一想到自己的疾病,賀雙卿就有了主意。
既然婆婆和丈夫本就嫌棄自己,不如將計就計
哪怕是在美國,在這個剛剛成立的新國度,在這個被嘲諷沒有曆史的國家,女性文學也大放異彩。
1900年,瑪格麗特米切爾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她的作品隻有一部,但卻響徹整個世界,那就是飄。
很難想象,這些前衛的文豪與明清的統治處於同一時期。
天幕放出飄的無數版本影視劇,和無數種語言的翻譯版本,看得古人眼花繚亂。
尤其是那驚豔的成績,更是讓文人眼饞。
此書自1936年首次出版後,在世界上被翻譯成29種文字,總共銷售了近3000萬冊。
1937年,小說獲得普利策獎。作者也由此獲得文學博士學位,可謂是一書成名,名利雙收,成為了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當華夏在大興文字獄,給女子纏足困在家庭中時,西方的女性成為文學史上一顆顆璀璨的流星。
同時代的明清女性在做什麼呢
永樂年間,徐皇後站在後宮,看著天幕,眉頭緊皺。
對比一下西方女子,再看看自己的作品,她突然連自己也嫌棄起來。
內訓有什麼創新嗎,不過是結合曆代有關女子教育的著述,女論語女戒等,以及孝慈高皇後的有關言論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全書共分一十章講述的依然是德性、修身、謹言、慎行等諸多方麵,可是女子缺這些嗎
漢朝時期就在講述這些,幾年前的明朝,還在寫這些,有什麼意思
徐皇後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的作品厭惡了起來。
她看著那些未曾見過麵的西方女文豪,第一次產生了向往。
真想親眼看看那些書啊
現在看不到全部,但是或許她可以自己寫
尤其是清朝,女性識字率是最高的,創作率也是最高的,但是創作的詩詞雖然有了進步,文章卻依然止步不前。
華夏的清朝,也有一些女性寫詩詞、筆記,然而相比這些各個流派開創者的文學宗師而言,差太多了。
很多華夏的男性文學家都對女性有偏見,認為女性隻會寫情愛之類的文學,古代文學家塑造女性,總是離不開怨婦、深閨寂寞、思念丈夫的形象。哪怕是近現代男性文學家也是如此,認為女性文學家寫作的目的要麼是為了嫁個金龜婿,要麼是為了諂媚男性。
從以上作品就可以看到,女性是真的隻會寫情情愛愛嗎
此時,天幕下的不少女性不由自主在心裡回答不是
如此多的文學作品足以說明,女性從來不是隻能局限於情愛,隻能局限於家庭
天幕也回答
不是。
無論是推理還是恐怖、神秘學等等,開山鼻祖都是女性。
哪怕是在看似最保守的清朝,女性文學依然不止是情愛。
在清朝,女性的識字率非常普及,於是留下來曆朝曆代以來最多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清朝女性的文學特色。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