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兩人開始分工配合起來,這樣的速度比起一個人更加的快速。
20分鐘左右,兩人就已經把生的豆漿給過濾完畢了。
濾渣其實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濾漿的工藝有兩種,即生漿法和熟漿法。我國北方多采用熟漿過濾法,即先把研磨的豆糊加熱煮沸,然後過濾除渣。南方多采用生漿過濾法,即先把研磨的豆糊除去豆渣,然後再把豆漿煮沸。
古時一般用過濾網布或者麵粉袋,將磨好的豆漿糊加入溫水,攪拌均勻後裝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搖動,待漿液流出。濾漿又稱分離,目的是把豆糊中的漿和渣分開,除去大豆纖維物質,製取以蛋白質為主要分散質的溶膠體——豆漿。
兩人做這些的時候自然都是查過資料的,他們按照古籍上的記載,然後慢慢的把這些步驟一的補充完畢。
這裡麵甚至還加上了他們兩人的見解。
因為已經有成功的過濾了一桶豆漿,接下來兩人過綠豆漿,非常熟練,完全不像是第一次過濾豆漿的樣子。
接下來他們就到了熬煮黃豆汁的環節。
這一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到了黃豆,最終形成豆腐的細膩性,所以兩人調色一下,確保最終的結果能達到他們的預想之後兩人開始慢慢的操作了。
另外一邊,江月汐早就好奇廚房裡麵的事情。畢竟夏依蘭小時候也是看到爺爺做豆腐的。
小時候爺爺做豆腐也是要分為好幾個步驟,那個時候小小的江月汐還非常的努力的在幫爺爺。
所以在江月汐的印象裡麵,做出豆腐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於是她悄悄的在門口往廚房裡麵看去。
廚房裡麵陳飛特意安裝上了一個空調在裡麵,還有一個循環的抽氣係統。
書房裡麵除了鍋裡麵冒著的熱氣之外,一切如往常一樣。
但是如今裡麵多了兩個忙碌的身影,一個是陳飛,另外一個就是林裕吳了。
其實江月汐是非常好奇兩位大廚在一起合作之後做出來的豆腐。
江月汐可是一個網絡衝浪的好手,如果把兩人放在一塊發到網上的話,估計網上那些熱愛美食的粉絲都要尖叫了。
江月汐在門口忍不住眨了眨眼睛,反正不管網上的粉絲怎麼尖叫。
他們兩人合作做出來的清湯豆腐江月汐肯定是可以在第一次直接品嘗的。
想到這江月汐就忍不住開始期待起來。
她實在是好奇極了。
看了幾分鐘之後,江月汐聽到了小寶寶們咿咿呀呀的聲音,然後也顧不得看陳飛他們做美食,於是連忙回到客廳跟小寶寶們玩去了。
這一邊,陳飛和林裕吳要開始熬漿了。
取過濾後的生豆漿放入鍋內,猛火加熱煮沸,煮至鍋麵豆漿泡沫破裂,成為熟豆漿。
煮漿的目的是加速蛋白分子的劇烈運動。
“陳廚,這邊我來操作。”
林裕吳的聲音響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