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聽她說完,跟著就笑了。
他早先就想著鬱夏會推辭補助一定有彆的契機,並不單單是因為齊教授幫忙找了個翻譯的活,結果是這麼回事。
倒是個聰明姑娘,和她比起來,這個來舉報的室友真是又蠢又毒。
輔導員端起茶盅喝一口水,說:“鬱夏同學那一整套床上用品是校方作為獎勵發給她的,獎勵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錄取進來。添置其餘物品的錢是他們省發下來的獎金,鬱夏同學高考成績s省第一你們不知道嗎?高考分數下來之後,清大以及京大都搶著要她,她的錄取通知書都是省裡管教育的領導親自送到她家去的。”
說到這裡,輔導員還嫌不夠:“除此之外,鬱夏同學已經憑自身努力找到一份翻譯醫學文獻的工作,前段時間她就推辭了國家補助,那個名額已經讓給其他同學了,這一點你也不知道?”
苗燕這才慌了手腳,她就是一時讓嫉妒蒙了眼,咋會想到這些?
床單被套是學校發的?她還是s省高考狀元領了一大筆獎金?困難補助是校方調查之後主動為為她申請的,她本人靠自己解決了難題,已經推辭了?……
這怎麼可能?!!!
輔導員已經板起臉來,嚴厲譴責了她這種行為,並且表示會上報給護理係。
“我這不是不知道嗎?我不知道啊!誰讓她不說?”
這位輔導員是專管臨床兩個班的,既然事情已經說明白,就懶得同她廢話,隻是比了個請出去的手勢:“你們宿舍四個同學裡麵隻有鬱夏同學是南邊來的,她千裡迢迢來京市上學不易,你們非但不關照幫助她還鬨出這種事。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我會如實將情況反饋給你的輔導員,請她找你談談。”
咋會隻是談談?
乾出這種背後插刀的事,苗燕這個同學道德品質大有問題,護理專業的輔導員同她談過以後給記了個過,在她的哭求之下才沒公開通報批評,私下裡嚴厲的告誡了她。
“能考上京醫大的都是國之棟梁,你最好彆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把未來搭上,真走到那一步一方麵是國家的損失,也是對自己不負責。”
護理係內部處理了這次的檢舉事件,而另一頭,教臨床那幾門專業課的老師也發起了一項建議,建議給學生們多一些動力,在國家級、校級獎學金的基礎上設立一個學院獎金。
國家和學校級彆的獎金是一年一發,學院獎可以按學期發,給錢也行,發東西也不錯。
這個獎金就是因鬱夏而起,好些個教授都心疼她,就想變著法給她提供一些方便,為她減輕負擔。
你說翻譯醫學文獻報酬頗豐?
哪那麼容易呢?那玩意兒不費勁的?
既然她困難補助不要了,多發點獎金總行,京醫大受國家重點扶持,非但不窮,條件還挺好,多設一項獎學金不痛不癢的。
十月下旬,院裡就宣布設立學院獎,對這個,鬱夏當然是誌在必得。也就是那前後,她完成了第一次交稿,領到了翻譯工作的第一筆錢,跟著就找上齊教授,問她啥時候有空,吃飯去。
齊惠桐與她約在本周末,鬱夏問齊教授家住哪裡,說買上菜過去。她就笑了:“我家離學校還不近,咱們定個點兒,你在學校門口等著,我接你來。”
“我都行,您看幾點方便?”
“那就上午九點。”
齊惠桐算了算車程,讓兒子八點半從研究所出來,坐公交車來京醫大接人,半個鐘頭正好。兩個年輕人去買菜,愛吃什麼買什麼,一路上還能隨便聊聊增加感情,簡直完美。
當晚,她就給喬越撥了個電話,開門見山讓他周日九點去京醫大門口接人:“那是你媽我最重要的學生,人家大老遠上京市讀書,你可千萬把人給我平安接回。”
電話那頭喬越回說:“我這周末有事……”
他還沒說完就挨了懟:“每回都這麼說,是不是地球缺了你就不轉了?讓你回來一趟咋那麼難?”
齊惠桐說著,就聽見喬建國同誌在旁邊嘀咕:還不是讓你逼的?
她一個眼刀朝愛人飛去,接著對電話那頭的喬越說:“這周末你給我接人去,對方是個年輕漂亮的女同學,名字叫鬱夏,是我們學校臨床一班的!你替我把人接回來,上次你說替你同事打聽的那個醫學專業英語詞典媽給你弄一本去!”
喬越:“……”
聽那頭沒動靜了,齊惠桐跟著就是一拍板:“那行,就這麼說定了。”
領導們說了一籮筐的廢話,總結下來就是“鬱夏同學很好,這分數給本省長臉了,拿出去和其他省的比較都是高的”,又說她這個全滿分的理科讓首都那邊許多高校招生辦看了都眼紅,如今國家大力發展第二產業,最缺的就是理工科人才,她天分實在好,太值得培養了。
彆說圍在旁邊聽熱鬨的社員們,就連報社記者都挺意外:“還有這出?先前都沒聽您說起。”
領導心想我不要臉麵的?這種牛總歸要到人多的地方來吹!
大家夥兒都好奇,催說然後呢。
“然後啊……京市醫學院也不是吃素的,半年前那次冬季高考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基本都讓清大京大招去了,好不容易有個這麼拔尖的同學三個誌願全報了醫科,第一誌願還就是他們學校,京醫大招生辦哪肯放人?他們效率從沒這麼高過,趕著發了錄取通知。”
省裡的領導指了指鬱夏手裡那張薄薄的通知書,“就這個,是投遞到我省的第一份錄取通知書,彆的都還在等消息。”
社員們就愛聽這些,平常總彎下乾農活的背脊挺得筆直筆直,鬱家二妹真是給全生產隊長臉了。
這年頭,農村學生要謀出路不容易。就說高考,假如說同省份同錄取線兩個考生同分了,優先錄取城裡的。再說城裡還有各種技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藍領,這種學校因為錄取分數很低,根本不招收農村學生,要報考就得是非農業戶口……因為類似種種限製,農村孩子要走出去就一條路,參加高考,考過錄取分數線,能過錄取線哪怕上不去大學本科,總能上個大專之類,也比耗在鄉下地裡刨食來得強。
“領導我就想問問,咱們夏夏去京市上學一年要花多少錢?學費多少?書本費多少?生活費要準備多少?”
不用去看,這是鬱媽問的,自家窮,她心裡最記掛的就是開銷。偏這事就連公社高中的老師也隻知道個大概,太具體的說不清楚,隻知道國家重視人才,你能考上就能讓你讀完四年,哪怕家裡窮也有補助措施。
不能怪人家,在公社上教書的想也知道不可能上過大學。頭年冬季高考又太倉促,他們全公社一個大學本科都沒錄上,統共就走了兩個大專兩個中專。
大專生的待遇和大學生能一樣啊?
鬱媽這個問題特彆現實,也是大家夥兒都關心的,領導聽了不嫌煩,耐著性子給說明了一通——
“咱們國家正麵臨人才斷層,各行各業急需要人才,大學生顯得尤為珍貴,不僅畢業以後包分配崗位,上學期間也有諸多照顧。首先呢,大學生是不用交學費的,也不交書本費,隻需要準備生活開銷。假如農村學子家庭貧困,就連日常生活都有困難,可以申請困難補助,特困生每個月能領十八塊錢,一般貧困也能領十三,這個錢是國家資助你的,不需要還,你隻要好好讀書畢業之後為咱們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這樣就對得起國家對你的幫扶了!”
一段話下來,全場嘩然。
不交任何費用國家還反過來給發錢?有這種好事臥槽啊!!!
先前放任家裡孩子由著他們荒廢學業的悔得腸子都青了,說痛心疾首也不為過,這種事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以後簡直緩不過勁兒來,脾氣暴躁的真忍不住想衝回去揍人!
那死孩子,還說什麼沒考上才好,沒考上能給家裡省錢,考出去一個多大開銷?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