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幾十部差不多同類型的電影上映,觀眾也建立了自己的審美基準…
你拍的爛,我們就不買賬!
而且博納非常仰仗港圈導演拍攝的主旋律——香港名導在過去的主旋律大片打造中出力頗多,但當下的觀眾越來越不買賬。
還是離遠點吧…
……
《長津湖》的賣座是毫無疑問的…
9月30號,首日票房34億,然後連續七天票房超四億,其中三天超五億!
截止10月8號,《長津湖》上映9天,拿下超過40億票房…
各種刷新票房紀錄…
影片質量是票房取得成績的根本原因,雖然它的瑕疵明顯,但《長津湖》毫無疑問是中國戰爭電影的頂峰——排除《大決戰》係列,這個沒法比。
除此之外,無論從導演、編劇、演員,還是投資製作都是華語戰爭題材電影的高峰。
最主要還是觀眾願意花錢,從民族情感上也願意為這樣一部銘記曆史銘記英雄的國產劇作奉獻票房。
不差錢,也願意花這個錢。
沈良沒有跟隊宣傳,10月2號,他就回了深圳,繼續拍攝《奇跡》…
不過,一直也有宣傳《長津湖》。
直播的時候,沒有回應差評,而是說了“其實,拍攝這部電影的意義,倒也不是追求深意和其他什麼目的,它的目的很簡單純粹,就是讓我們去了解那段曆史,了解我們的先輩,了解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單單就拿自電影上映以來人們在各個平台對於長津湖戰役,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熱議…
這部電影的價值表現的已經夠了!
這不是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真正價值嗎?
試問有哪部電影,哪部紀錄片,哪種藝術形式起到過這樣的作用呢?能夠讓全民熱議,去思考戰爭,思考我們的民族還有國家?”
“一部電影的價值應該是體現在對人心靈的衝擊和再建設,而不是隻憑些虛無表麵的東西粗淺的評判!”
“是,我知道國外有很多優秀的戰爭電影,但這些電影能給你帶來什麼呢?除了激烈刺激的戰鬥場景和些許的感動畫麵之外,沒什麼了吧…《長津湖》不一樣…”
“如果單純因為主旋律,難道《我和我的父輩》就不是主旋律了?”
“我也不是愛講大道理的人,我也在貼吧混過,當年什麼大環境,我也知道,當年在貼吧,“好人一生平安”,後麵必然接的是“下輩子美利堅”,當年有個袁某,幾百萬級的大v,壁爐烤鴨,燒烤之類的話語,粉絲們紛紛鼓掌叫好…這些人沒死,隻是隱藏起來…”
“《長津湖》的拍攝還是有意義的…”
“我也是出品方之一…對,我投了兩億,占了20%的份額…”
“我沒要片酬…當時想的是增加一些話語權,你們也知道我對《長津湖》的最大顧慮是什麼…《金剛川》,我沒有看出仇恨…這是不對的,戰爭不可能沒有仇恨。”
“吟詩小達人…大家不用打出來,知道就行!”
“…300億演員?誰?”
“我?我身價300億了?”
“票房300億…靠!”
“有300億了嘛…《長津湖》下映就有了…你們真的是,我還是要說一句電影不是一個人的電影,是千千萬萬的幕後工作者一起製作出來的。我有幸作為其中的演藝者,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不要宣傳這個事!另外,《長津湖》我是男二號,景哥才是男一號!”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