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寒冬期,電影拍攝受環境、政策等因素影響,大幅度萎靡,每年立項投資的項目大幅度減少,唯一例外的就是主旋律題材影片的拍攝。
主旋律題材尤其是其中的獻禮片題材,帶有任務屬性,所以依然可以“正常出片”。
然後,紮堆投資主旋律電影,必然會造成紮堆上映。
從春節檔到國慶檔,儼然全部成為主旋律電影的主場。
國慶檔還算檔期供需正確,春節檔真的就一言難儘了。
無論你選擇哪部電影,片方都恨不得讓你哭著走出影院,大過年的各種鬨心。
對於觀眾來說,看主旋律電影,看的是一個家國情懷,最開始,大家確實是帶著包容的心態…
然而這份包容,儼然已經成為彆人眼中的利益,恨不得席卷而來。
任何題材,一旦資本一擁而上,很快就平庸起來!
當主旋律電影成為票房靈藥,資本無底線跟風,把觀眾當韭菜收割。
紮堆上映,枉顧檔期供應需求,置觀眾感受於不顧。
然後,大眾對主旋律產生了反感…
這種反感叫標簽性反感——隻要你的題材跟主旋律沾邊,那…大眾就很自然的有了厭煩情緒。
從反感到叛逆,怎麼看都不順眼!
除非你能拍一部挑不出毛病的主旋律電影,否則,隻要你上映了,一定會被罵。
但一部電影,怎麼可能挑不毛病?
更何況,這幫人也沒有想法拍好電影——混口飯而已。
都是生意,早些年誰敢拍主旋律的,後來不就是看到有人吃了第一口肉,就又開始紮堆了。
就跟當年校園青春片,大ip+小鮮肉橫行一時一樣…
這種前提下,沈良可不能隨大流…
還是多做點其它類型。
……
機場,候機廳。
沈良在直播。
先是分享了一下連莊影帝的喜悅之情“其實,我感覺《人生大事》,我有突破…那電影拍到後麵的時候,我甚至有點分不清我是沈良還是莫三妹了…不過,《峰爆》拿獎,也不算掉價,畢竟我演的也還可以…確實吃了不少苦…”
“《峰爆》是中影換屆之後,主導的第一部主旋律大製作,票房高達33億,口碑也不錯,我能憑借《峰爆》拿影帝有什麼問題?”
“…《周處除三害》…大哥,那個電影商業屬性還有娛樂性太強了…”
“期待一個月後的金雞獎…我也很期待的~”
“主旋律電影太多了…沒辦法,這兩年電影環境不好,資本不太敢投資其他類型…我現在還有《水門橋》、《奇跡》兩部主旋律任務片,大年初一上映,之後就沒了…”
“為什麼資本不敢投資其他類型…這裡麵有個誤區,就是大家把“資本”想象為1984裡麵的老大哥,能夠有意誌的控製社會。
事實上呢?我們國家的很多電影投資方隻是追逐市場需求的信使而已…那現在主旋律題材好使,大家一窩蜂搶灘…
其他類型,誰也不敢保證能有收成…
資本不太能接受虧損。
我還好,我之後的幾部電影都偏喜劇劇情類型…包括12月10號上映的《揚名立萬》也偏喜劇…”
“我…你們都了解我,我接電影很少考慮題材,最主要考慮劇本還有人物…”
“那如果有不錯的劇本找到我,我也沒有拒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