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地火》…
算是國產科幻片的扛鼎之作!
然後…就沒了!
良哥的編劇跟他說過《小破球》爆了之後,他被拉到過好幾個收稿群,主要就是收科幻題材的劇本和。
一開始,群裡有各種導演,製片人,資方,聊的熱火朝天…
而且這幫人確實收到了一堆稿子,其中一部分執行力高,動作快的,甚至請了小破球的一些主創和特效公司一起,跟編劇和作者開過討論會之後發現…
想要走流浪地球的路子…
實在是太燒錢了,一旦票房稍微差一點就是血本無歸——至少需要15億票房,10億都未必能保本。
就在糾結的時候,萬眾矚目的《上海堡壘》上映了…
然後這些群就漸漸沒人說話,人也慢慢退光了…
巔峰的時候,群裡有好幾百人…
給沈良看的時候,主機有不到20人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上海堡壘》確實關上了中國科幻的大門。
《地火》,嚴格意義上講,算科幻災難片。
不太好複製的!
跟風的也比較少。
這種電影,它不像校園青春劇一樣好模仿吧,不像宮廷古偶劇,或者仙俠劇一樣好模仿的。
沈良接著道“老實說,我對找到優秀的科幻不抱希望…因為現實的變化太魔幻!”
“我們現在是一個科技爆發,帶來社會關係飛速變化的時代,任何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國家都會在這輪變革中被甩到後麵。社會層麵天天都爆發大洪水,不能進行長期規劃和迅速執行的國家隻能被淹死。
政治上,多極化大洗牌,洗牌的結果是什麼,雖然不確定,但大概能想出來;
科技上,虛擬現實和電子技術應用井噴,人工智能崛起,人人互聯;
宇航科技井噴,建立月球基地並開發近太空資源,光伏等一係列能源革命讓能源變得更加廉價,最終促進更大規模的工業化;
社會的發展將讓一批人的技能徹底被社會淘汰的同時也有多餘的資源對這批人有最低限度的供養…
這是什麼劇情?這是弗諾文奇的《天淵》,也是《攻殼機動隊》和《太空清理者》的劇情!
未來的發展,就是這樣,可以預見…
有什麼新作者能寫出驚喜感的作品嗎?
抱歉,我覺得很難!
題材都寫爛了,能想的可能性都排列組合一遍了,無數的科幻作家已經在近未來這個領域創造了太多的高山,寫不出新東西了。
唯一能帶來經驗感覺的,就剩下腦洞了。”
然後有很多兄弟說‘也不一定要依賴改編,可以原創’
沈良解釋“科幻電影不一定都來自於改編,那其實是因為好萊塢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工業化模式,大量的專業人才得到了投資人的信賴,可以在沒有原著的情況下進行電影創作。
好萊塢大部分經典科幻片,是依靠著大量的文學作品逐漸成熟,逐漸進行工業化。
中國電影不可能一步跨越這個過程,這不是文學作者和電影人的鍋,而是市場投資人的問題。
作為投資,要麼看重ip,要麼看重製作團隊。單純的看題材是風險非常大的!”
“而且大部分科幻,用奇技淫巧來說毫不過分,過分追求獵奇,沒有人物沒有故事沒有矛盾衝突,很難改編成電影。”
“我最近看了一本《死在火星》還有一本《泰坦無人聲》,覺得後者有點意思,火星救援+克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