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人生》,是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廣播劇…
《人生》很火爆,82年1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推出單行本,首印13萬冊,很快脫銷,再版印刷125萬冊,年後加印7200冊,總印數達到2572萬冊;
bj廣播電台於82年11月開始播出《人生》有聲。
1983年3月榮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獎”,
後來《人生》被拍成的電影同樣火爆,1985年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作品獎,獲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1987年獲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和《文彙報》聯合舉辦的新時期10年電影最佳故事片獎,吳天明獲導演榮譽獎。
不過沈良爸媽談戀愛已經是90年代了…
那個時候,市麵上最流行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有瓊瑤。
“我媽年輕時候是文藝女青年…崇拜路遙、莫言…不過她最近幾年挺喜歡餘華還有陳彥的作品…打聽了一下《主角》的版權,知道被張嘉譯買下了…”
“《主角》?”
“秦腔皇後的史詩…陳彥跟李碧華、畢飛宇較上勁了…”
“較勁?”
“李碧華有《霸王彆姬》,畢飛宇《青衣》,陳彥老師是戲劇作家,在劇團待了半輩子,他對劇場內外了如指掌的程度也是李、畢望塵莫及的。”
“聽說張藝某要改編?”
沈良搖頭“這個沒有辦法改編成電影,內容太多了…陳彥寫了角的五十年成長,奔著史詩路數去,從文哥尾巴到微信時代,這是彆人沒有的!”
“導演是閻建鋼!”
“閻老師…你幫我約一下。”
閆建剛,正劇導演,不怎麼出圈…
作品挺多的,《中國地》、《於無聲處》…
最出圈的經曆大概是辭去《新三國》的導演時候說,編劇“不應進行顛覆性和非專業性、非電視化的改造”!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新三國》的劇本已經完全超脫了演義,超脫了三國史,是一次基於曆史概念和想象的全新寫作…
“那《父輩的榮耀》還有《歡顏》?”
沈良搖頭“…以後一年最多兩部劇,我要把重心放在電影上。”
“但…沒有啥優質劇本…”
“沒事,先完成手頭的工作吧…”擺了擺手,沈良問楊蜜“《小南風》開拍了嗎?”
楊蜜搖頭“導演說六月開拍…”
“夏天黏黏糊糊的,確實比較適合《小南風》…”
“…你接下來要拍什麼?”
“《蒼蘭訣》咯…”
“…古偶?”
“對呀。”
“你怎麼會想起來拍古偶?”
“你要聽真話還是假話?”
楊蜜狐疑看了他一眼“假話!”
“假話就是我想給觀眾打造一部標杆的古偶、良心製作!”
“那真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