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錢有錢,要材料有材料,還能敞開了做試驗,對他們這種一心研究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天天過年,大家都恨不能吃住在研究所裡。
原本,陳書垣有些不想去京城,這一來一回的,少說也得耽誤十天半個月,有這麼長時間,他得做多少試驗?
但陳書婷一句話,他隻能乖乖的跟上。
而蘇慧晚,眉頭始終沒有鬆過。
以前她當記者的時候,雖然忙碌,但不管什麼事情都能遊刃有餘。
可自從當了這個副縣,就不單單是忙碌的問題了,而是累,從裡到外的累。
每天都有廠長,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上門,要錢,要糧食,要解決各種困難。
偏偏這些困難,很多都是以前遺留下來的,不是空口白話就能解決的,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錢字。
但縣裡到處都是缺錢的地方,哪怕拆東牆補西牆也補不上那些窟窿,指望著上麵撥款,更不可能,哪怕以蘇慧晚的背景,也是沒轍。
畢竟她父親管不著她這邊,而且缺錢的,也不是隻有她這邊。
哪怕為了發展,縣裡也缺少競爭力。
總之,蘇慧晚現在最愁的就是怎麼弄來錢。
甚至有時候,她都有些羨慕孫向陽。
全縣所有的生產隊加起來,雙水灣都是獨一份。
雖然她對雙水灣的未來很看好,但就目前而言,雙水灣還無法為縣裡提供幫助,那碳纖維研究所,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拿出成果來的,關於這點,她甚至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向陽,你得給我出點主意,縣裡實在是太窮了,連工資都拖兩個月了。”
火車上,蘇慧晚抓著孫向陽說道。
她可是知道孫向陽弄錢的本事,整個碳纖維研究所,裡裡外外差不多兩百萬的投資,雖然名義上是香江投資的,但她卻知道實情,那些錢都是孫向陽一手弄來的,也就是說,研究所完完全全屬於孫向陽。
“表姐,你要說三五十萬,我肯定能支援你一把,可縣裡那麼多問題,彆說三五十萬,就算三五百萬,都不夠拿來補窟窿的,當初那兩個家夥讓你管財政,實際上就是擺了個火盆,讓你往裡跳。”
孫向陽無奈的說道。
“我知道,不過我也沒想到縣裡會有那麼多問題,我找你也不是為了跟你借錢,就是讓你幫忙想想辦法,你在香江不是認識大老板嗎?能不能讓他們來縣裡投資?”
蘇慧晚想了想說道。
“投資?縣裡能拿出什麼資源來?”
孫向陽乾脆問道。
在改開初期,雖然慢慢掀起了拉投資熱潮,但實際上,這些投資全都是拿資源換來的。
用稀土,用這種珍貴的,比較原始的資源,從人家手裡換來的投資,等好不容易挺過這一波,國內的企業慢慢走出困境,發展起來,立馬又有外資來摘桃子,什麼民族品牌,全給你收購了,直接從根本上將你消滅掉。
不過眼下,還是剛剛開始階段,可就算要拿資源換,縣裡也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資源,像煤礦這一類,肯定是不能拿出來的。
而縣裡也沒有什麼值得開采的稀土,更沒有油田。
再加上地理位置,縣裡連一點競爭力都沒有。
蘇慧晚想要拉來香江的大老板投資,壓根就不現實,也不可能。
聽到孫向陽的話,蘇慧晚頓時泄了氣。
這個問題她早就考慮不是一兩遍,要是縣裡真的能拿出什麼值得開采的資源,早就找人了,也不會一直等到現在。
甚至就連剪紙畫,蘇慧晚都考慮過,但孫向陽也明確的告訴她,現在雙水灣的剪紙畫已經飽和,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擴大規模。
指望縣裡自己把剪紙畫推銷到國外,更加不可能。
至於僅有的那一點煤炭資源,也隻夠供應縣裡的那幾家廠子。
“表姐,你也彆著急,發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行的,雖說咱們縣裡沒有什麼值得開采的資源,但也不是一無是處。”
孫向陽見狀,想了想說道。
“有什麼?”
蘇慧晚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充滿期待的看著孫向陽。
雖然她走遍了整個縣,所有的公社,將縣裡所有企業都能背出來,但在她心裡,縣裡能拿得出手的,除了雙水灣那邊,卻是一個都沒有。
原本她跟孫向陽說,隻是抱怨一下,也沒真指望孫向陽能幫她解決問題,沒想到,竟然有了意外之喜。
“咱們縣裡的棗樹很多,棗子也很甜,算是咱們這邊的一絕。”
孫向陽緩緩說道。
“棗?”
蘇慧晚怎麼也沒想到,孫向陽竟然說的是棗。
可這邊的棗就算再好吃,又有什麼用?
“對,咱們這邊的溝壑,荒坡比較多,不少生產隊都會栽上一些棗樹,而棗樹也比較抗旱,再加上咱們這邊的日照等因素,也就導致了棗子比較甜。
縣裡可以鼓勵那些生產隊多栽種栽樹,然後成立一個廠子,專門加工棗,統一包裝好以後,打上咱們縣的商標,專門打造出一個高端棗的品牌,然後推銷到那些大城市。”
孫向陽說道。
棗曬乾以後,能夠保存的時間比較久,也比較容易運輸,而且那種曬乾的棗更甜,再這個缺少糖的年代,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雖說不可能形成太大的規模,讓縣裡一下子變好,但至少可以讓那些生產隊多一個收入,縣裡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更重要的是,這個棗隻是一塊敲門磚,等推銷出去以後,完全可以借助這股東風,將更多的特產推銷出去。
而且,棗樹不占地方,那些荒坡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以前之所以沒多少生產隊種棗樹,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那玩意賣不出去,就算自家可以吃,也頂多一些自家在院子裡種上一顆,夠自家吃的就可以了。
但如果縣裡承諾收購,效果就不一樣了。
即便隻是種滿荒坡,產量都難以想象,並且一定程度上,還能防止水土流失,不管從哪方麵來說,都完全值得。
關鍵是缺少一個推動的理由。
“這能行嗎?一點棗能賣幾個錢?”
蘇慧晚想了想,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畢竟在她的眼裡,要搞也得是大企業,可種棗樹?
這算什麼?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