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書,我家那丫頭可沒少念叨你呢,以前還挺崇拜你的,不過現在她最崇拜的人已經變成了陳校長,還說以後長大了,也要當老師。”
俞秀蓮這個婦女主任可不是白當的,說起話來,那水準也遠不是辦公室裡其他大老爺們能比的。
誇孫向陽沒什麼意思,也遠不如誇他媳婦,也就是陳書婷來的更能拉近關係。
“是嗎?那她可得好好學習才行,回頭我讓書婷多給她布置點作業。”
孫向陽隨口說道。
辦公室裡的氣氛也隨著他這句話,頓時歡快了不少。
在場眾人,誰家沒個孩子,或者說,誰不知道小孩子什麼模樣?
又有幾個喜歡寫作業的?
而俞秀蓮聽後,也有些哭笑不得。
隨後,孫向陽收斂起笑意,認真的說道:“秀蓮主任,如果要說任務重,那麼在座的幾位,恐怕都不及你接下來的任務重,嚴格的來說,伱的身上才肩負著雙水灣的未來。”
“我?”
俞秀蓮愣了一下。
自己這個婦女主任的肩負著雙水灣的未來?
開玩笑的吧?
就連其餘人,也都紛紛豎起耳朵,仔細傾聽。
“你或許會覺得我這話有些誇大,言過其詞,但實際上,卻一點都沒有誇大,之前我就囑咐過,雙水灣要多生些孩子,甚至還提出過要獎勵那些產婦,哪怕在家坐月子,每天也會有基本工分。
對於彆的生產隊來說,勸人家多生孩子,有點缺德,畢竟自己都吃不飽,生了孩子怎麼養?又如何為孩子的未來考慮?
但咱們雙水灣不同,眼下也好,未來也罷,雙水灣都需要足夠的人才來建設,光靠我們這一輩,根本不行。
如今整個雙水灣,上千號人,除了研究所那邊,大學生一個都沒有,高中生也是屈指可數,能夠初中畢業,那都算得上文化人,更多的連小學都沒畢業,或者乾脆沒上過學。
現在大家可以種地,可以賣力氣,似乎也照樣過的很好,讓周圍不知道多少生產隊羨慕咱們,就算城裡那些正式工人,工資也不如咱們雙水灣的社員多。
但以後呢?未來呢?
今後,煤礦那邊隨著時代的發展,會逐漸增添一些高科技設備,讓采礦成為自動化,不需要再由人工一點一點的開采,到時候隻要按個按鈕,煤就源源不斷的采出來。
或許大家會覺得我說的誇張,按個按鈕,就能把煤采出來?這不成神話了嗎?
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
如今國外已經有這樣的技術,沒有知識,怎麼去操控那些機器?甚至你連說明書都看不懂。
遠的不提,研究所那邊大家總該去看過吧?
就那些設備,相對國外來說,已經落後了不少。
可就算那些設備,你們又有幾個人能看懂,學會的?
未來的發展,勢必會往高科技,往知識化發展,指望咱們這一輩再去讀書,再去學習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培養下一代,讓雙水灣長大的孩子都能有書讀,將來就算考不上大學,也得去專門的技校,學個一技之長。
也隻有他們這一代逐漸成長起來,才能完成咱們的目標,真正把雙水灣發展成一顆明珠。
固然,到時候咱們可以從外麵招人,但我更願意看到,屬於咱們雙水灣自己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回到家鄉,建設自己的家鄉。
因此,秀蓮主任,你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為雙水灣添丁家口,不但要幫雙水灣的光棍漢們找婆姨,還得讓他們努力多生幾個娃。
咱們的小學,有人讚助,所以孩子們上學不用花錢,等到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隻要孩子爭氣,他們的學費,大隊全包了。”
孫向陽豪氣的說道。
儘管下一代成長起來需要好些年,但孫向陽卻不得不未雨綢繆,現在不早早準備,難道等以後臨時抱佛腳?
更何況,等他們大學畢業,或許需要很多年,但他們能夠提供經驗點,卻很快,幾年以後就可以了。
從這點來看,多生孩子,不管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有利的。
而他有了更多的經驗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加快雙水灣的發展。
這是一個正循環。
“支書,你放心,我下午就去動員,保證完成任務。”
俞秀蓮也激動的說道。
的確,彆的地方,勸人多生孩子,屬於缺德。
但雙水灣不一樣。
以雙水灣的發展,隻會嫌人少,就算再多的人,也能全部有工作,全部能吃飽飯,根本不用擔心彆的問題。
這點,其餘人也能想到。
沙坪壩為什麼要搬遷過來?
歸根結底,不就是因為雙水灣人太少嗎?
如果雙水灣有足夠的人,哪有沙坪壩的好事?
前段時間,煤礦從彆的生產大隊招人,不也同樣是因為人不夠用嗎?
到底是便宜自己人,還是便宜外人,這筆賬其實很好算。
當然,在孫向陽未來的規劃中,該招人還是得招人,雙水灣這個盤子終究還是太小了,哪怕未來這批孩子人均大學生,也遠遠不夠用,勢必需要更多的人才。
要不然談發展,就隻是一句空話。
儘管生孩子也會擠占一部分勞動力,畢竟剛出生的小孩子,總得有人看,起碼一兩年內,很難離開大人。
所以,托兒所還是很有必要的。
但為了今後能有更多的人,一時之痛,在孫向陽看來,完全能夠忍受。
“對了,那些煤礦招的人,也得一視同仁,好好關注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都是些青壯勞力,今後不留在雙水灣,就太可惜了。”
突然,孫向陽又說了一句,也順帶著看了一眼孫恩光跟俞秀蓮。
這件事情,由兩人來辦,再適合不過。
而他之前甚至已經打好了樣兒。
剩下的,自然也就更簡單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