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沃夫猶豫了一會兒問道“這個公司在什麼地方?如果在亞洲我想我需要長時間的考慮。”
“它就在得國就在這座城市,從這裡出發的話甚至不超過十五分鐘的路程。”
聞言利沃夫這才簽了字。
見利沃夫簽了字,那個亞裔拿出一張門卡一張紙條交給利沃夫“這是湘港華光公司在得國建立的研發中心地址,這是您的進門卡,三天之內您就可以上班了。”
“請問!我負責什麼工作?”
“還是您熟悉的工作,dra的研發。”
“那麼我的彙報人是誰?”
“這個具體是誰我還不清楚,技術總監會從湘港派來,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上班的時候彆忘了他身份證明和一張免冠照片,到那裡去找一個叫芭芭拉的女人,她是行政總監。”
這一幕幾乎在好幾個地方同時上演。
因此當利沃夫第二天帶著激動和忐忑的心情來到紙條上的地址時,他意外地看到了諸多以前的同事。
也就是說夢先達換了一個名字一個地方重生了。
這個團體是南灣集團華光分部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因為華國還未入to的原因,公司的注冊用了湘港的名頭。
用華國在歐洲注冊公司麻煩會非常的多。
公司是林來嶸幫助注冊的,法人代表是一個叫付國濤的人。
不錯,正是王文成看好的年輕人,他將出任得國這個研發中心的總裁。
正是有這麼一個團體的存在,在技術共享的背景下,華光存儲的研發也是突飛猛進,雖然沒有先於三牲研究出1gb的drabdra研發成功的十天後,華光存儲也研發成功了一項成果64sdra。
五個月後又研發成功了128b的dra和開發出32rabdra。
可以這麼說有了夢先達原班人馬的加入,結合華光存儲原來的技術儲存,在存儲器這一塊華光總算是踩了三牲的腳後跟了。
隻要能拽住三牲的尾巴,依托華國龐大的市場,把三牲拉下馬的日子用不了太久了。
萬峰的計劃是在二零零八年左右在存儲器這一塊把三牲和海蠣士踩在腳下。
深圳的科研中心開始使用了,渤海的科研中心也終於竣工了,現在正在采購和製造各種實驗設備。
這些實驗設備中有相當一部分南灣集團都可以自己製造了。
雖然都是科技含量較低的設備,但這也是個好的開端,十年後這些製造說不定一不小心就站到世界之巔了。
一旦這些設備到位,這個中心就會開始啟用。
渤海中心萬峰準備交給顧紅忠管理,這裡主要是為了將來軍轉民時做軍用產品打基礎,再就是研究一些公司各種配件的研發。
當然顧紅忠能做出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就更好。
隻是名字不太好起,想了半天萬峰決定把這個中心命名為華光電科。
好不好聽就這麼地了。
在顧紅忠帶隊到軍方去做雷達實際數據測試後,這裡暫時負責的就是顧紅忠的接班人單仁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