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人人都想買地,沒人願意賣地,可隨著士紳和鄉賢收益的降低,不少人開始意識到,土地未必成了旱澇保收的買賣,甚至有不少自耕農,想要賣了土地投奔棲霞。
因此,土地的價格,已經連續跌了足足半年多,而且還有遏製不住不下去的趨勢。
在寧國府,情況還好一些,可是其他各府各縣,尤其是緊鄰著太平府的府縣,竟還出現了地價暴跌了七成的特殊情況。
這就意味著,這些祖祖輩輩積攢下來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對不起祖宗啊!
寧國府也在跌,已跌了兩成,按理來說,情況並不嚴重,可有了其他州府的前車之鑒,已讓不少人慌了。
每一次,人們拜訪當地官府,幾乎談及的,就是這件事,說到此處,無不恨得牙癢癢。
範逸道:“蹇公,不能再縱容了,再這樣下去……”
蹇義皺眉闔目,卻依舊一言不發。
其他的幕友們,也開始七嘴八舌:“是不能這樣下去了,現在人心浮動成了這個樣子,若是再沒有雷霆手段,要出大事的。”
“蹇公啊,聽聞那威國公,還給匠人授予官職,鼓勵商賈。有三個進士,威國公讓他們從商,而後……竟又授他們官職,讓他們專門與商人打交道。這……這是要動搖國朝根基啊,這威國公再這樣下去,必要受到反噬。”
蹇義終於微微張開了眼眸,道:“太平府的事,老夫不管,不過寧國府的事,卻不得不管。隻是……要安撫流民……”
說到這裡,他看向同知道:“府裡能拿出多少錢糧來?”
範逸搖頭苦笑道:“府庫中的錢糧……已是告罄了。”
蹇義站起來,背著手,來回踱步,而後慢悠悠地道:“那就想辦法籌措,請諸位鄉賢和士紳們,拿出一些錢糧來,想辦法安撫流民吧,再派人……聚集流民,曉以他們大義,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範逸卻是搖頭,臉上的苦笑不減反增。
蹇義挑了挑眉道·“怎麼,又有什麼難處?”
範逸歎氣道:“鄉賢和士紳們,不是不肯給錢糧,可現在他們日子也難過,本身損失就極大,現在又要拿錢糧,這些流民,個個都是饕餮,喂不飽的。”
蹇義眼裡猛地掠過了一絲精厲。
範逸打了個寒顫,立即道:“不過下官立即去辦,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
蹇義隨即淡淡地看了一眼吳歡:“那些被捕的流民,還在衙堂外吧?”
吳歡點頭.“是。”
蹇義的眼眸微微張大了一些,眼中帶著冷光,道:“屢禁不改的,直接打死,曝屍示眾!此等刁民,若是不處置,必成禍端。其餘的……安置返鄉。”
吳歡和範逸聽罷,忍不住一喜,都露出了欽佩之色:“蹇公賞罰分明,既是以儆效尤,又招撫了百姓,真真教人欽佩。”
蹇義則道.“這些話,多說無益,緊要的是要教百姓安分守己,各縣的教諭,教他們不要閒著,要讓他們四處安民,還有各縣的秀才,也讓他們在本鄉,教化百姓。地方上的良善士紳和鄉賢,亦要想儘辦法,善待百姓。如此一來,才可使百姓安分。”
“自然,對於頑劣之徒,也決不可姑息縱容,百姓終究多是本份的,卻總有一些害群之馬,在其中滋事,這些事……也不是沒有。”
吳歡忙道:“恩府高見。”
那範逸自是去處置流民了。
吳歡卻趁著四下無人,給蹇義奉茶,吳歡微笑道:“恩府……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蹇義搖頭,臉上看不出一點輕鬆,歎了口氣道·“老夫這是被人架在了火上烤啊。”
吳歡不解道:“恩府何出此言?”
蹇義苦笑一聲,才道:“以往治理一方,隻要垂拱而治即可,可現在有了這太平府,鬨得人心浮動,老夫何嘗不知那些百姓想去太平府,不過是為了生計?可沒有辦法……”
吳歡道:“恩府這樣處置,已是極好了。”
蹇義搖頭道:“這是對你們好。”
他凝視著吳歡,還想說什麼。
吳歡似乎也看出,蹇義對此有些不滿,卻道:“周公在的時候,確立禮法,使諸侯、公卿、士、百姓,都可各司其職,安分守己,因此,孔聖人才說,這樣才是太平盛世,於此極力推崇周公。”
“現如今……太平府那一套,看上去是熱鬨,實則卻是禮崩樂壞,綱紀紊亂,倒是攪的咱們寧國府也不安生……”
蹇義歎道.“彆說了,說這些又有何用?想辦法……修一修學舍,修一下河堤吧,現如今,馬上要開春了,還不知會有什麼災荒。”
可提到這個,吳歡一下子擺出了一副愁容,道:“蹇公……府裡的錢糧……”
蹇義冷冷道:“老夫嚴厲處置流民,便是要教鄉賢和士紳們知曉老夫是在為他們謀劃,這個時候,也舍不得出錢糧嗎?”
在蹇義冷然的目光下,吳歡心頭一顫,連忙道·“學生明白了,學生去和他們談。”
次日。
七八具屍首懸掛在府衙。
過往之人,一個個見了,隻覺得觸目驚心。
不過不少出入的人,卻無不拍手稱快。
此等流民,活該如此。
寧國府各縣,也有不少人長出了一口氣,於是拚命教人鳴鑼宣講。
似乎……寧國府這股歪風,算是止住了。
當然,府裡既然做了榜樣,那麼下頭各縣,自然也就不客氣了。
起初還有些擔心,可如今,卻早已急不可耐,凡有流民,抓住之後,無不嚴厲處置。其中涇縣縣令,直接教人活埋了四十七人,又下嚴令,再有不識好歹者,立殺無赦。
各地裡長、保長,也紛紛受了鼓舞,為了嚴防死守,直接采用連坐,各村互保,凡有鄰人出走而不歸者,四鄰也要治罪。
氣氛一時肅然。
而種種舉措下來,神奇的事竟是發生了。
在連續數月的地價下跌之後,這寧國府的地價,終於開始回暖。
地租的價格,也總算是讓不少人鬆了口氣,開始有了上漲的空間。
一份份的奏疏,送到了朱棣的禦案前。
朱棣看了奏疏後,生出了疑竇:“為何近來有不少關於稱頌寧國府的奏疏?蹇卿家在寧國府……看上去也沒有什麼甚大的作為啊!”
說著,朱棣看向亦失哈。
亦失哈如實道:“聽說……各府各縣,隻有寧國府那邊,百姓安分守己的,說是什麼教化的功勞,百姓們深感聖意,且還說什麼……農為本,無農不穩,所以……”
這話不用說下去,朱棣就懂了,他頜首道:“蹇卿家治理一府,想來是輕而易舉,自然與尋常的知府大有不同。”
朱棣想了想,隨即道:“召張卿來,朕有話問他。”
這個張卿,亦失哈自然知道是誰,聽了旨意,便立即去請張安世了。
這次召見,倒是有點突然,張安世隻能丟下手上的事情,興衝衝地趕來了。
見到朱棣,他老實地先是行禮道:“見過陛下。”
“人呢?”朱棣對他卻不顯客氣,鼓著眼睛看張安世。
“啥,啥人?”張安世一頭霧水,擺出一臉懵逼的樣子。
朱棣定定地看著他道:“徐景昌他們,這麼一個個大活人,都去哪裡了?”
張安世覺得自己實在太忙了,太忙的壞處就是總能容易忘掉一些不甚重要的人和事。
他這才想起……好像……是有這麼一些人。
朱棣繼續道:“現在他們的家眷,可到處都在找人,已有人向朕伸手要人了,自打上次跟你走了,就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了。”
這話顯然就說得有點重了。
張安世倒是顯出了幾分心虛,畢竟人被他丟到那個地方後,他就沒再怎麼管了。
於是他底氣不足地道·“啊這……”(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