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羽宮,更加清冷寂寥了。
邵勳站起身,看著女兒和外孫女,憐惜之意更濃。
「蕙晚,你要隨我回京中麼?」邵勳問道。
王蕙晚茫然地搖了搖頭。
邵勳將她扶起,又把外孫女抱入懷中。
外孫女有些累了,似乎想睡覺。邵勳輕輕抱著,出了臥室。
「陛下,甲坊令在外邊等著。」童千斤稟報道。
「讓他和王家人一起操持喪事吧。」邵勳頓了頓,又道:「桑梓苑令空出來兩月有餘了吧?罷了,你不知道。」
「讓王羲之為朕草擬敕書。」邵勳一邊輕輕搖晃著外孫女,一邊說道:「何審調任桑梓苑令,即日赴任。甲坊令徐鉉出任廣成苑令,操持完喪事後再赴任。」
「遵命。」童千斤應道。
******
王家人來到宿羽宮後,邵勳便去了廣成宮。
夜色如墨,他攤開紙筆,在燈下寫寫畫畫。
大梁朝的東宮製度,可以參照前代的魏晉,也可以參照南北朝及隋唐,再往前或往後,都不太適宜了。
東宮品級最高的官員便是「三太」、「三少」,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雖言六個,但大多數時候並不齊,或二或三,或四或六都有。
最少的情況下隻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兩個,前者為主,後者為輔。
三太三少之外,還有一個太子詹事。
如果太傅、少傅總領宮事,那麼一般不置太子詹事。
如果太傅、少傅隻是加官,並不實際管事,那麼就設太子詹事,總領宮事。
太傅、少傅實際管事的情況下,就會有僚佐,如丞、主簿、五官、功曹史、主記門下史、錄事以及諸曹官。
邵勳想了片刻後,在紙上寫下了「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八個字,沒寫其他二太二少。
寫完後,又在這兩個官位旁邊各寫了一些幕僚職位,
很明顯,這是要太傅、少傅實際管事,不置太子詹事了。
這個時候,他又頓了頓,似在思考。
東宮屬官又分兩類。
一是「全職」東宮屬吏,即不在外朝任職,二是「兼職」東宮屬吏,即本身有外朝職務,同時又兼領東宮職官。
大多數情況下,全職官和兼職官是同時存在的。
比如,晉武帝時侍中任愷兼領太子少傅、衛將軍楊現領太子少傅,甚至還有宗室、三公兼領東宮傅保的。
這種兼職官最為微妙。
普惠帝司馬衷能力不足,他當太子時自然要重臣輔佐。
但有的時候又變味了,不是輔佐,而是壓製東宮集團,將太子架空,隻能負責修書、祭祀、接待、儀禮這些雞肋般的事情。
畢竟,這些兼領傅保,且實際管理東宮事務的外朝重臣,很顯然是皇帝的親信,執行的是皇帝的意誌,太子沒法和這些人對抗,最終隻能喪失權力,一舉一動都被監視著,隻能搞些邊邊角角的事務。
同時這也是一種相對體麵、相對高明的辦法,對外給人重視太子的感覺。
你看,開國元勳都給太子「打工」,你敢說太子不受信任?
邵勳思來想去,最終決定采用普武帝司馬炎的策略,以外朝重臣兼領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總領東宮僚屬。
「以尚書左仆射梁芬領太子太傅,以樞密監陳有根領太子少傅。官事無大小,皆由二傅領之。其訓導者,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省太子詹事。」邵勳在紙上寫下一段話,
「以安定太守垣喜為太子左衛率,以義從軍副督劉達為太子右衛率。省前、
後二衛,左、右衛各置兵千員,自禁軍、府兵子弟中募集。」
寫完這四個職位後,邵勳便擱下了筆,仔細看著。
其他職位還有很多,如中庶子(相當於侍中)、中舍人(黃門侍郎)、食官令(太官令)、庶子(中書監令、散騎常侍)、舍人(中書侍郎、散騎侍郎)、
洗馬(秘書)、率更令(光祿勳、衛尉)、家令(司農、少府)、仆(太仆、宗正)等,總數十員,配上傅保、左右衛率,就是一個精簡版中樞朝廷。
這些職務確實重要,但沒那麼重要,邵勳還要與人商議一下。
青煙嫋嫋升起。
邵勳將剛剛寫過字的紙湊近燈火,付之一炬。
二月十七日夜,邵勳來到靈堂之中,賓客們儘皆低頭,避散而走。
默默添了些燈油後,連夜離去,返回汴梁。
丞相王衍沒有來,因為他也老了,精力比起去年斷崖式下降,最近還偶感風寒,真的動不了身。
兩個老登之中,他真沒梁芬身體好,後者到現在都神完氣足,令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