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雨之後,草色青青。
三弟邵坐在他對麵,靜靜品茗。
母親去世那天,老三還在清河郡辦案。
除了大理寺卿外,他還兼領黃沙禦史,管理黃沙獄。
此獄專為度田而設,抓過不少反對度田的豪族,後來漸漸變味了,開始插手其他事務,人員編製也變得多了起來。
開平末,邵勳從禁軍中挑選了一批年事較高、氣力漸衰(四十多歲)的老卒,計三百人配給黃沙獄,成了黃沙禦史手下第一批兵員。
從此以後,黃沙獄有了執法能力,不再需要其他強力部門配合抓捕了。
母親去世,三弟堅持居喪,邵勳也不好說什麼。
大理寺卿不能直到冬月都沒有主官,必須安排人手接替,邵勳讓三弟推薦一個。
「汲郡尚誌,乃陛下潛龍時故吏(大將軍府參軍),擔任過太守,現為大理寺少卿,
可接任此職。」邵說道。
「尚誌—」邵勳沉吟了一下,道:「他也快五十了吧?」
「五十整。」
「可。」邵勳點了點頭,道:「褚季野在大理寺少卿任上乾了不少年了,其人才具如何?」
「中規中矩。其人似乎更適合地方職務。」
「襄陽恒去世了,就讓褚季野接替其職吧。」邵勳說道:「如此,兩位少卿都走了,以何人填補為佳?」
「寺丞李農可為其一。」邵建議道:「他以前是上白鎮的人,若著意提拔,可為表率。」
邵勳立刻反應了過來。
很多軍鎮是曆史遺留問題,尤其是河北的那一批,說實話都是當年為了快速消化冀州、幽州而妥協的產物。
有些軍鎮上下一體,管軍又管民,儼然獨立王國,比如乞活軍改編而來的上白鎮就是如此。
邵勳為了削弱鎮將的影響力,多年來也吸收了不少軍鎮官員入朝任職,讓這些軍鎮上下認識到朝廷的存在,原上白鎮司馬李農就是其一。
「李農可為少卿。」邵勳拍板道:「另一個就讓少府丞周謨來當的。滅晉之役,他也算有功,總留在淮南不是個事。」
見兄長定下計議了,邵便將另一個人選咽回肚子裡,不再舉薦。
「黃沙禦史之職仍給三弟你留著。」邵勳說道:「其他人為兄信不過。」
邵沒有推辭。
黃沙獄多為士人垢病,不是什麼好差事。但他是宗室,不是愛惜羽毛的台閣重臣,有些臟活乾了就乾了。
看兄長的意思,黃沙獄不但不會像普武帝司馬炎時罷廢,相反要大搞,連兵都給了,
意圖還不明顯嗎?
邵也覺得該保留,且擴大權力。
國朝沒有廷尉,以大理寺填補,黃沙獄現在是一個獨立的衙署,不像普時歸廷尉管轄,主官黃沙禦史品級和禦史中丞等同,為從四品。
土人的讚美固然不錯,但在維係邵氏皇權方麵,卻不一定有黃沙獄的用處大。
蜀中叛亂已被平定,軍中向黃沙獄移交了部分俘虜,邵之前正在深挖這些俘虜背後的黑手,甚至查出了部分蜀中豪族與羌人、獠人勾結的內幕。
他居喪之後,黃沙獄不會停止辦事,昨天還派出了十餘人快馬前往蜀中,調查取證。
可想而知,他這個居喪不會太過平靜,私下裡肯定要和黃沙校尉、典事、主簿、獄丞、令史這些官吏接觸。
「三弟也彆急著現在就做事,先好好休養一陣吧。」邵勳又道。
「好。」邵應道。
他的身體其實是比較好的,妻妾極少,本人也清心寡欲,按時作息,定期練練射箭、
騎馬,比起邵勳豐富到極致的生活遜色很多,也寡淡許多,但他就是這個性子,對其他的沒有太多興趣。
興許正因為此,他能比邵勳活得更長,誰知道呢。
兄弟二人談完正事後,已近午時,於是一起用了頓飯。
邵發現桌上還是有肉菜的,頓時放下了心。
居喪之人不飲酒、不吃肉太正常了,不過二兄是武人,他可能不會放棄晨起練武的習慣,不吃肉很難熬的。
這也就是天子,換成一般土人可能已經被大肆議論了,隻不過有些士族子弟玄學入腦,不在乎罷了。
用罷午飯後,邵出了宮門,至汴梁城中旌善坊自宅。
妻子曹氏攜三子球、琳、瓊迎了上來。
曹氏是司馬越早年軍司曹馥的晚輩,嫁給邵後,為他生下三子一女一一另有二女乃妾室所生。
長子邵球今年二十五歲,之前在邵勳身邊當議郎,現在回家為祖母守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