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不移栽的原因很簡單,一年就種這一季稻,我不搞稻麥輪作,時間綽綽有餘,不著急,不需要特彆急切地搶農時啊。
後來邵勳建議選一小塊養護得比較好的垛田,三四月間育秧,待到五月初冬小麥收獲時,秧苗已經長出來了,這時候就可以給麥田灌水,慢慢移栽秧苗進去了,八月就能收。
此謂稻麥輪作,一年兩熟。
但這種農業製度不是很適合北方,隻能搞小規模試點,真正較大範圍種植,還是到攻取淮南之後了,芍陂、淮南苑有了一定規模的稻麥輪作,接著是蔡洲苑,然後荊州北部也有小範圍推廣。
怎麼說呢,育秧、插秧製度是根本。
三四月間,冬小麥還在地裡生長,沒完全成熟,這時候便可以在小塊苗田中育稻秧。
等到五月初冬小麥收割完畢,灌水泡田之後,便移栽秧苗。因為秧苗較小,且長得密密麻麻,因此移栽到稻由中可以種好幾畝。
八月收稻,一年兩熟完成。
這種稻麥輪作製度是唐代安史之亂,大批中原百姓南下後,慢慢推廣開來的。
晚唐商業大繁榮,未必沒有這種讓江南農業潛力徹底爆發出來的耕作製度的加成。
羊獻容見證了稻麥輪作、一年兩熟農業製度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整個過程,在聽到邵勳打算在淮南、江南慢慢普及這種全新的耕作製度後,一時間有些失聲。
「你以前說,未來是江南的,我還不信,現在麼一一」
她搖了搖頭,歎道:「可能世道真的不一樣了。」
「有人覺得北地豪族南下是去搶田的。誠然,這沒錯,可他們也帶去了北地的很多好東西啊。江南農業,還是太落後了一些。」邵勳說道。
人為驅動北地豪族南下,搞衣冠南渡2.0。
再提前普及稻麥輪作製度,大幅度減少了農由的空閒時間,提高了農由的利用效率,
不知道會對未來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
興許,江西不用等到唐代才徹底開發出來,荊州不需要等到兩宋才慢慢成為熟地,西南地區也不需要等到明清時期才能徹底改土歸流,整個曆史進程都會加速。
當然,製度變革了,農人還需要適應。
能量是守恒的,地裡長出來的東西多了,對肥力的消耗就大,他們需要想儘一切辦法養護土地。
邵勳不是很懂技術,他隻懂經過曆史驗證的耕作製度。
新的生產製度給你了,配套的肥田技術需要你們自己去摸索。
話說到這裡,羊獻容基本明白了。
廣成澤這些年來就在搗鼓這些東西。
身高體壯的馬,還分戰馬、挽馬、馱馬三大類,各自要求不一樣。
各種牛羊,還要適應各地天氣。
奇奇怪怪的蔬菜、果子。
垛田、稻麥輪作隻是其中之一罷了。
老實說,她都不太想管這攤子事了,反正她是後妃,這些事理論上和她無關,雖然都是孫家、羊家人在具體辦事。
想到這裡,她又開始逗弄山宜男的女兒,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姨母和外甥女雙雙被這個男人在身體裡下了種子,還生出了孩子,有時候想想,肺一一都要氣炸了。
女嬰剛剛睡醒,見到羊獻容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頓時哭了起來。
邵勳慌忙抱過,輕聲安慰,沒想到哭聲更大了。
正手忙腳亂間,又一輛車停在不遠處。
諸葛文彪挺著個大肚子下了車,見到亭中幾人時,原本微有笑意的臉立刻落了下來轉身就上了車。
羊獻容噗一聲笑了出來。
石氏心砰碎直跳,低頭垂首,恨不得把懷裡的孩子藏在草叢裡。
「孩兒你也看過了,我帶回去給宜男哄。」羊獻容站起身,輕笑道:「廣成澤那邊可將大部分人手發往廣陵,淮南苑興許也能抽調數十人。人家不辭辛勞,為你乾活了,總要給點好處。」
「都是長秋你的親族,自然要大加任用。」邵勳保證道:「去廣陵後隻要賣力,不出兩年,白身者給官,有官身者超摧。」
「你看著辦吧。」羊獻容無所謂道,說完,又點了點邵勳,道:「好好守孝。」
邵勳無奈地揮了揮手,待其走遠後,又看向石氏,道:「文彪九月就要產子了,你是她長輩,本還想讓你多照拂下她,現在看來是不成了。黃女宮遊仙院還沒人住,你明日就搬過去吧,以後就是你的寢殿。」
說罷,亦起身離去。
石氏鬆了口氣,同時喜上眉梢。
她也有自己的獨立寢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