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理想,談起電影夢想,那張一謀就有太多話說了。
身為歐洲三大的常客,國師在榮譽上自然是不缺。
《大紅燈籠高高掛》拿下威尼斯評審團大獎;
《活著》獲得了戛納評審團大獎;
《我的父親母親》又斬獲柏林評審團大獎;
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大滿貫選手。
但有句話說的好,男人嘛,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奧斯卡!
就是張一謀心裡的“騷動”。
星辰影視公司。
“今天怎麼了?有什麼大事啊?”
文員高欣欣看到公司高管們,陸續的進進出出,一番忙碌的景象,有些好奇的對著旁邊的同事小美詢問道。
旁邊的小美是個年輕的小姑娘,個子不高,長相頗為精致,去年才剛剛大學畢業,經過一番麵試順利進入了星辰影視公司。
高欣欣之所以詢問她,也是私下聽彆人說過,這位好像是公司高管王辰的遠房表妹,在星辰影視公司裡算是消息靈通的存在。
果然,聽到高欣欣的詢問,小美低聲說道:“聽說是張導有新電影要立項,為此老板今天專門召集大家,開個會議。”
“啊,嘖嘖,大導演的待遇果然不一樣。”聽到這話,高欣欣嘖嘖感歎道。
就在倆人看著進進出出的人群,小聲嘀咕的同時。
公司二樓,會議室裡。
關於《寄生蟲》的劇本遞交審核,顧煒專門在公司內部開了個會議。
又把張一謀、路洋、寧昊、陳國富、王辰、蔣雪柔、王菁花、聚在一起,討論如何讓劇本順利通過總局審核。
畢竟顧煒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創作的劇本,遞上去以後,直接被打回,然後再修改。
改了改去,味道就變了。
上午0點,大家陸續到齊,眾人在會議室落座後,會議主持人王辰簡單客套幾句,旋即步入正題。
之所以是王辰主持,也是由於宋戈人還在韓國,負責籌備那邊電視劇啟動的事宜。
王辰環視一圈,除了宋戈和烏爾膳之外,其他高管們幾乎都到齊了。
“嗯,如眾位所知,我們星辰影視,打算以張一謀導演為執行導演,拍攝一部用來衝奧的文藝大片。
初步預計的製片成本是一億左右,宣傳費用暫定,再加上後期公關等費用,總製片成本初步預算是不低於三億的。”
這話一出,在場的眾位高管們都是臉色一變,三億的純文藝片啊,合著之前說的一億拍攝成本,還不包括宣傳費用?
而三億這個投資數額,讓人不由的把目光看向了張一謀。
華語電影不是沒有大片,0年的《赤壁》就號稱六億投資,差不多相當於好萊塢A級製作的投資水準。
演員陣容也很強大,雖然在大陸口碑崩塌,但在日韓和東南亞地區的的票房還是不錯的。
至於《赤壁》之下的大製作也不少,如《黃金甲》、《投名狀》、《夜宴》、《戰國》、《白蛇傳說》、《關雲長》等。
這些影片的投資有三億多的,也有一兩億的那種。基本上都是以大牌明星和大場麵為賣點的商業片。
但如此高昂投資的文藝片,在星辰影視公司內還是第一次。
換句話說,這個數字比烏爾膳、寧昊、路洋等人的幾部電影加起來成本還要多。
蔣雪柔和王菁花還好,畢竟像這種投資的問題,她們參與的不多。
陳國富則是有些感慨,到底是星辰影視公司啊,敢這麼玩。
像華誼公司,聽說馮小崗的《一九四二》前前後後,追加了幾次資金,目前也才兩億左右的成本。
就這,已經讓大小王心疼的不得了,明明這部電影算是文藝片範疇,但對外宣傳口徑說的卻是商業大片。
沒辦法啊,不說成商業片,不大肆報道,票房上的回本壓力太大了。
而寧昊和路洋,倆人對視一眼,嘴角有些微微抽搐。
倒不是這倆人心生嫉妒,或者排斥張一謀,而是有些恨自己不爭氣。
畢竟導演與導演也是不同的,國師張一謀擅長大場麵,可以花費幾個億拍攝大片,顧煒則是喜好D技術,十幾億的資金在他手裡使用,可以說是如臂使指。
而他們倆現在還有些力所不逮,換句話說,現在給他倆三五億資金,讓他們拍一部電影,有可能形成電影拍完了,錢還沒花完的結果。
千萬不要以為導演拍電影是成本越大越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臨界點,有時候成本高了,導演的壓力反而大。
像是寧昊,就擅長於中小成本,真要讓他獅子大開口,寧昊反而心裡沒底。
而路洋有上升的潛力,但還需要幾部電影的打磨,目前能力依舊有些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