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何進在與十常侍的鬥爭中被殺,袁紹、曹操等大臣以平“十常侍之亂”為名衝入皇宮,剿殺宦官。
在保護漢少帝的過程中,西涼刺史董卓引兵入關,隨即掌控大權,廢漢少帝,另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
生性殘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發多方憤然。
曹操假借聖旨之名,召集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
虎牢關前,誌在匡扶漢室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大戰呂布。
討董盟軍聲威浩大,迫使董卓挾獻帝逃至長安,最終被司徒王允設連環計除掉。
然而十八路諸侯各懷異心,聯盟開始分崩離析。
袁紹欲謀取長沙太守孫堅手中的傳國玉璽,聯合劉表將孫堅殺死。
同時,袁紹又在界橋之戰中擊敗公孫瓚,成為北方最強勢力。
此時的曹操也廣招賢才,積聚實力。群雄逐鹿的雛形初成。
衣帶秘詔,官渡之戰。
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於許昌建都,並運用軍事和政治手段除去了袁術、張繡、呂布等人,展現了非凡的治國才能。
漢獻帝不甘於被曹操脅迫,聯合董承、劉備等大臣,秘密頒布“衣帶詔”意欲除掉曹操,卻因事機不密反遭其害,致使董承等人被殺。
劉備僥幸逃脫,前往河北依附袁紹,與關羽張飛兄弟分離。
在江東,孫堅之子孫策多年苦心經營,終於稱霸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人稱“小霸王”。孫策亡故後,其弟孫權繼業。
孫權在周瑜等人扶持下,為吳國的建立積聚了強大的實力。
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念故主,斬顏良誅文醜,千裡走單騎,最終與劉備張飛在古城相會。
袁紹以“衣帶詔”為名,率領大軍討伐曹操,雙方於官渡展開艱苦鏖戰。
袁軍雖然勢大,但內部勾心鬥角,於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袁紹氣病交加身亡,袁家兄弟又相互猜忌,最終被曹操設計除掉。
曹操繼而征伐烏桓一統北方,為此後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荊襄風雲,火燒赤壁。
劉備在汝南戰敗,投奔荊州劉表。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足智多謀又心懷天下的諸葛亮輔佐。
曹操統一北方後開始舉兵南征,矛頭直指荊州。此時劉表亡故,荊州落入曹操手中。
劉備遭曹操沿途追殺,命懸一線,幸而有諸葛亮、趙雲等人死命保全才得以存身。
麵對曹操南征之勢,劉備遣諸葛亮往江東與孫權結盟。
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周瑜,最終促成孫劉聯軍。
在諸葛亮、周瑜、龐統、黃蓋等文臣武將的合作下,通過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一係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孫劉聯軍在赤壁一戰以弱勝強大破曹軍,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篇章。
赤壁大戰過後,劉備孫權轉而爭奪荊州。
孫權遣魯肅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則在諸葛亮的勸諭下多次推辭。
周瑜獻計,騙劉備前往東吳成親,進而將其扣留以換荊州。
不料周瑜的計謀被諸葛亮屢屢識破,致使其“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嘔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長歎。
曆經了半生的屈辱磨難之後,劉備真正擁有了自己的領地,為進軍西川打下基礎。
曹丕篡漢,三國鼎立。
赤壁之後,曹操與孫權爆發濡須之戰,殺得難分勝負。西涼馬超起兵報仇被曹操平定,曹操進爵魏公、魏王。
擁有荊州的劉備則曆經一番爭鬥打敗劉璋,以“鳳雛”龐統之死為代價奪占西川,並趁曹軍立足未穩奪得漢中,自封漢中王。
後東吳與曹魏修好,孫權受封南昌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