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長大成人之後,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常遇春成長的年代正值元末,階級矛盾已經激化,盜匪和起義軍蜂起。
常遇春因不滿生活現狀,無法忍受饑餓的折磨,就投奔活動於懷遠、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劉聚見常遇春有勇力,就讓他當什夫長,並引為心腹。常遇春跟隨劉聚攔路搶掠,入宅為盜。
起初頗覺新鮮,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銀兩。
數月之後,常遇春發現劉聚隻知打家劫舍、四處搶掠,並沒有什麼打算或遠圖,他就萌發出脫離盜群,另尋出路的念頭。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隨劉聚在和州搶掠時正巧遇上朱元璋率軍攻和州。
常遇春早就聽人說過朱元璋仗義豪俠,很有作為。
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機會,裝成老百姓觀察朱元璋的行徑。
他親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視士卒如弟兄的作風,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隊紀律嚴明,不害百姓的行為。
經比較他知道朱元璋是個做大事者,劉聚僅僅是個盜匪,不能與朱元璋相比。
他當機立斷,決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的態度很冷淡。
朱元璋問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餓,想到我的隊伍中找飯吃?”
常遇春回答說:“我在劉聚手下打家劫舍,並不愁衣食,隻是劉聚隻知搶掠和盜竊,並無大誌,我聽說將軍是位賢明智者,因此前來投奔,為將來的前程願效死力。”
朱元璋問:“你能跟我過江打仗嗎?”
常遇春回答:“將軍指到哪裡,我願打到哪裡,渡江之日,願為先鋒。”
朱元璋見常遇春身材魁梧,體魄健壯,出語忠懇,就把他留了下來。
從此,常遇春棄盜為良。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華後,派遣大將軍常遇春進兵攻取衢州。
常遇春率部一路殺將而來,首先攻取了龍遊城。
他在戎馬倥傯間,還吟賦《龍遊道中》一詩以紀行:“策蹇龍遊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字裡行間,流露出英雄豪氣。
當常遇春率領馬、步、水三軍到達衢州城下時,但見城垣壁壘森嚴,固若金湯。
常遇春率部在城下樹柵欄,建奉天旗,從陸上、水上將衢州6座城門團團圍住。
常遇春又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攻城軍械,“擁至城下,高與雲齊,欲階以登城”,他又在大西門城下“穴地道攻之”。
伯顏不花的斤麵對常遇春部的猛烈進攻,憑借堅固的城垣,“以束葦灌油燒呂公車,駕千斤秤鉤懶龍爪,用長斧砍木梯,築夾城防穴道”,雙方交戰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
當初,常遇春在出兵的時候,朱元璋告誡常遇春:“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日,關羽號萬人敵,卻被呂蒙所破,是因為關羽無謀。你應該深深引以為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