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天幕上又出現了新的內容。
近代之光,國之脊梁!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於安徽懷寧,九三學社社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生前是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鄧稼先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
1945年從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先後任教於昆明市文正中學、培文中學;1946年任北京大學物理係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國普渡大學物理係學習深造,畢業後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1950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52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1954年—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副學術秘書。
1958年起曆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九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自1958年以來,鄧稼先組織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
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組織領導了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的研究,組織領導並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與試驗工作。
自101novel.com世紀70年代初以來,鄧稼先在組織領導與規劃中國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從1958年至1986年,中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指揮。
……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人,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係首任係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909年4月4日生於山東榮成。
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係。
1945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68年12月5日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12月25日被追認為烈士。
101novel.com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郭永懷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中國高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研究。
擔負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中國核彈與導彈等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