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明神宗在向自己的祖父明世宗、父親明穆宗的牌位請命後,選擇了“由校”。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其母王氏逝世。
念及皇孫朱由校年少,萬曆帝讓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選侍撫育朱由校。
當時有兩位姓李的選侍,為了區分,時稱東李、西李,照顧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駕崩。
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
當時西李得寵,光宗朱常洛想要封她為皇貴妃。
西李不滿足,唆使光宗立自己為皇後。禮部侍郎孫如遊說兩宮太後以及眾位妃嬪的諡號都沒議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禮都舉辦完畢之後,再行立後不遲。
朱常洛患病後,鄭貴妃指使崔文升以掌禦藥房太監的身份向皇帝進“通利藥”,即大黃。
大黃相當於瀉藥,所以,接下來的一晝夜,朱常洛連瀉三四十次,身體極度虛弱,處於衰竭狀態。
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國公張維賢、內閣首輔方從哲等十三人進宮,讓皇長子朱由校出來見他們,頗有托孤之意,並下令將司禮監秉筆太監崔文升逐出皇宮。
八月二十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說有仙丹要呈獻給朱常洛,結果九月初一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駕崩,享年三十九歲。
光宗死後,李選侍與由校居乾清宮。
劉一燝與內監王安騙過李選侍,扶朱由校出宮,至文華殿,與張惟賢等叩頭呼萬歲,擁朱由校居慈慶宮。
尚書周嘉謨等官疏請李選侍遷出乾清宮,移居噦鸞宮,以防止選侍乾政。
首輔方從哲猶豫徘徊,禦史左光鬥上疏直斥李選侍,並說“武後之禍將見於今”。
李選侍大怒,宣召左光鬥,左光鬥拒不赴召。
給事中楊漣力促方從哲定議移宮,並嚴詞抗疏說:“選侍陽托保護之名,陰圖專擅之實,宮必不可不移。”
劉一燝、周嘉謨等共助其事,李選侍被迫移宮。
九月六日,皇子由校還居乾清宮,登上了皇位,改當年八月之後的年號為泰昌,次年為天啟。
朱由校即位後,逮捕了遼東總兵官李如柏。
十月,葬明神宗萬曆皇帝、孝端顯皇後於定陵,命遼東巡撫兵部侍郎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
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禦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各大臣也有跟多議論魏忠賢罪行的,朱由校都不聽從。
十月,朝廷削去吏部侍郎陳於廷、副都禦史楊漣、僉都禦史左光鬥的官職。
魏忠賢作威作福,外廷成了他的一言堂,個個叫他“九千歲”,各地為他立生祠。
客氏則在後宮作難,養了好些個頗有姿色的宮女,進獻給皇帝,反而是有了身孕的妃子,都被她設計謀害,甚至連皇後都被她墮胎。
史書說她要效法呂不韋,做那個奇貨可居的奪權之事。
在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時期,他們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還加深了對地主階級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
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東林六君子先後枉死。
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汪文言被審判定罪之後入獄,楊漣、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大臣被捕入獄,尚書**星等被奪官罷職。
不久,楊漣等人相繼死於獄中。
五月,給事中楊所修上書請求將“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案編修成書,朱由校同意此事。
不久,閹黨追論萬曆時期辛亥年、丁巳年、癸亥年的三次京察,導致尚書李三才、顧憲成等被罷官。
八月,朝廷下令搗毀各地的東林黨講學書院。
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六君子私交不錯,這就導致了魏忠賢要對付他。
最終,熊廷弼與王化貞同一命運,都被處死,傳首九邊。
十月,兵部尚書高第擔任薊遼總督,孫承宗不久告老還鄉。
之後高第怯戰,命關外各城守軍拆除防禦設施,撤入關內。
於是,錦州、右屯和大、小淩河等地城堡均被放棄,唯袁崇煥申明利害,誓守寧遠。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進攻寧遠,明朝總兵官滿桂、寧前道參政袁崇煥固守寧遠。
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采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
不久用紅衣大炮擊敗了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
二月,袁崇煥被任為僉都禦史,專理遼東軍務,鎮守寧遠,三月晉升他為遼東巡撫。
五月,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災變,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一聲巨響,狂風驟起,天昏地暗,人畜,樹木,磚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隨風落下,數萬房屋儘為齏粉,死傷兩萬餘人,讓人心驚膽顫,觸目驚心。
災後,男女儘皆果體,衣物首飾器皿全都飄到西山上去了。
紫禁城外正在修繕圍牆的三千工匠儘皆跌下腳手架,摔成肉醬,正在用早膳的天啟皇帝躲在龍書案下才幸免於難。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用火藥庫爆炸或地震引起災變,都難以解答。
一時間,眾說紛紜,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
天啟六年(1626年)夏天,京師爆發大水,江北、山東出現了旱災和蝗災。
當年秋天,江北又發大水,河南出現蝗災。
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內外,危機四伏。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