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嘗的死在長安城引發了很大的震動。
從俞眉隕落,皇後退位那天開始,數不清的人就都在等待著這對父子之間最終會迎來的結局。
他們當然想過這個結果,可當真正發生的時候,還是難免惹得朝野震動。
那畢竟是李孟嘗,鎮北將軍,曾經的國公。
對這個結果,在震動之餘,卻並沒有什麼非議的聲音傳出,無論是曾經和李孟嘗站在一個立場的太尉,還是如今坐在皇座上的虞蘇,都似乎根本不注意這件事。
的確,先不談李孟嘗本就是站錯隊的罪人,單說其和李子冀之間的私人恩怨,迎來如今這個結果,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個影響不僅在長安城,還會朝著整個聖朝,所有疆域波及過去。
也讓各方勢力更深一步的意識到,如今的聖朝有多麼強硬,對待內部必須要保證不出任何紕漏。
在這種認知下,聖朝上下的氛圍,竟多了一些冷厲在。
像是如臨大敵之前的沉默。
曾經的後黨,更是縮著尾巴做人,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生怕最終會落得和李孟嘗一個下場。
時間就在這種氛圍中悄然流逝著。
聖朝之外的世界每一天都在有著不同的變化,李子冀暫時並不想知道那些事情,他剛剛才走出長春園,手裡提著一個果籃。
是長春園中年份最古老的一株桃樹所結的桃子,從某座山裡請大修行者親自出手將其移植過來的,據說還是齊王府的生意。
在虞蘇成為新的聖皇之後,齊王府的地位在很多人眼中也隨之水漲船高,尤其是如今的齊王,那可是虞蘇的父親。
誰還敢對其不敬?
而眾所周知,齊王又是一個特彆愛麵子,喜歡受人吹捧的人,這段時間,給齊王府送去的拜帖,據說都能將南林巷填滿。
隻是很出人意料,素來喜愛炫耀的齊王,這次卻閉門不出,一個人都沒有見。
齊王希望虞蘇做太子,希望他能夠繼承皇位,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兒子足夠出色,足夠了不起,所以虞蘇的拒絕和冷漠,這位王爺感到憤怒和不滿,也不能理解。
父子之間有著賭氣般的隔閡。
按理來說,如今虞蘇還是走上了當年齊王認為正確的道路,這位王爺應該感到得意才對,可事實上,從聖皇隕落後,齊王的情緒就一直很沉重。
他希望虞蘇做太子沒錯,但他不希望是通過聖皇的死而促成這一切。
齊王身為聖皇的後輩,他這一生最驕傲,最自豪,最得意的事情就隻有一件——他是聖皇的晚輩。
所以用聖皇的隕落促成虞蘇的妥協,是他難以接受且悲痛欲絕的事情。
這也是虞蘇即位至今,齊王府始終閉門不出的原因,也是老齊王要表達的態度,我當初希望你做太子,但我絕不是要沾你的光為非作歹。
可饒是如此,齊王府的名頭依舊變得極為隆重。
比如這株據說有著齊王府參與的桃樹結出的果子,一枚就要賣出一千兩的高價,而且爭搶者,抬價者無數,熱鬨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