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1789!
雖然威廉一世等人重視起了新式科技的重要性,但下一步才是難題——該怎麼做?
要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不是英國這個國家率先“搞”出來的。
阿爾伯特之所以說是英國正準備引領世界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那是因為阿爾伯特想要以此話來刺激威廉一世等人,讓他們重視起新式科技的研發和底層人士的重要性。
而現在成功刺激了威廉一世這些保守派人士,而接下來如何做才是難題啊。
果不其然,在威廉一世平靜心態後沒一會兒,就望著阿爾伯特,問道“阿爾伯特,那接下來該如何做呢?”
如何做!這是個難題啊!
難不成阿爾伯特要求威廉一世令人將“愛迪生”這樣的引領世界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人物給帶回德國?或者是將不願來到德國的科學家通通暗殺了?得了吧!阿爾伯特可沒這麼傻!再說這個想法聽起來都很天方夜譚!如果將這天方夜譚的想法公之於世,那定會成為人們在酒館裡喝酒時為了取樂而增添的一絲笑料罷了!
阿爾伯特想了一會兒,隨後回想了個好主意,隨後笑著對威廉一世說道“國王陛下。萬事不可急——請您記住這個道理。第二次工業革命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人力和驚人的材料。而帝國才統一沒多久,最匱乏的就是優秀的科學家了,而原材料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
是啊!阿爾伯特說的沒錯!德意誌帝國才建立沒多久,雖然表麵上十分強大,但實際上帝國隻有陸軍強大。
就拿製造方麵來說,德國製造一直聞名於世,它以精密,嚴謹,高質量等優勢,非常受人們歡迎。但在這一切的背後,是不為人知的一段心酸事。
“德國製造”這個詞,在一百多年前卻是十足的“貶義詞”
那時候,德國缺乏先進的工業設備和優秀的技術人員,導致德國無法自主製造先進的物品,因而,德國隻能靠一種手段來出口商品——抄襲。
而抄襲彆國而出口生產的物品,卻十分製劣。1887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商品必須標注“德國製造”字樣,以此將價廉質劣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區分開來。這也被視為是“德國製造”的起源。
而從19世紀末期開始,大批在外留學的德國人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們為德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努力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最終,在二十世紀初,就讓名聲低劣的“德國製造”成為了名聲遠揚的“德國製造”而到了如今,它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
因此,現在的德國(1875年)還很弱小。覺得一個國家強不強大,不隻是光看軍事實力,還要看經濟實力,外交實力等等,最後以綜合實力來決定。
“阿爾伯特,那我們該怎麼做呢?”俾斯麥宰相疑惑地問道。
“很簡單。”阿爾伯特想了想,隨後繼續說道“1,從民間收集人才,分配好他們的任務。2,排出大量優秀的學生到國外留學,學習彆國的先進技術,待他們畢業後再返回帝國,為帝國貢獻一份力量。”
“去國外留學?!”卡爾皇儲驚訝地問道。
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就是英國了,而老二就是法國了。阿爾伯特的意思就是派德國學生去這兩個“該死的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這一點讓卡爾皇儲很不理解。
“是的,父親。”阿爾伯特點了點頭,隨後說道“雖然英法跟我們的關係並不算友好,但我們可以在外交和上退一步,避免於它們發生矛盾。隨後派大量優秀學生去他們的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以此來取長補短,最後依舊是帝國賺得最多。”
是啊!阿爾伯特說的沒錯。即使是遠東的那個軟弱政府,在“洋務運動”的號召下,也是派了大量的學生到那些列強留學過的,即使那些列強都侵略過自己,但為了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之前那些事情也隻能閉口不提了。
麵子不麵子的,有時候其實不重要,有時候太注重麵子,最後損失最大的還是自己啊!